理財週刊/成功的社交雷達
文/洪寶山
年輕時候,曾經上過一門心理學,心理學講師的桌前放着五杯水,中間這一杯是乾淨清澈的水,其他周圍四杯,各呈現黃、紅、藍、綠四種顏色的水,講師拿清澈乾淨的水杯,然後把其他四種顏色的水,依次倒進乾淨的水杯裡,最後拿起這一杯混濁水,跟上課的學員說,「這就是現在的你」。
接受一杯染色的水
當時年輕,實在不明白老師的用意,年紀漸長,在社會打滾,才慢慢明白黃、紅、藍、綠,這些水杯所代表的意義,四個顏色的水杯,依次代表着家庭(父母)、老師、朋友、環境、書本,甚至各種形形色色的事物,這些人從小到大開始依次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左右我們的思想、性格,甚至行爲,從而決定我們的人格和命運。
當然,講師並不是宿命論者,如果是,這一堂心理學課程就沒有意義,而是從源頭拆解,從小到大影響我們思想、塑造我們性格的因子,他要告訴學員,我們無法抗拒環境的任何影響,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出「選擇」、可以做出「改變」!
把握五年後的機會
因此,現在自己的模樣,好過與不好過,其實是我們五年前所選擇的結果,同樣的邏輯,要造就五年後的自己,當下這一刻,就必須立下基礎,開始改變並踏上趨近於目標的道路,例如,五年後要成爲千萬富翁,現在就必須換上富人的思維,實踐理財知識,二年後要成爲瘦身女王,當然現在就必須開始運動和節食。
適逢理財週刊二十週年,筆者心中感慨無限。分享了近二十年的財經價值、投資趨勢、名人交流等經濟觀點,但還未曾真正與讀者交流過所謂的「成功」背後,其屬於的模樣與價值究竟從何評估?也有人問我,若是不屬於自己的人、事、物,又何必汲汲追求?但如果你追求的是幸福或卓越,即便過程面臨許多艱辛困境,也不會改變你往其貼近的決心。
選擇會滋養的土壤
而追夢時能與正確的朋友在一起,他們就會在你落難時給你鼓勵、失敗時讓你知道人生的方向,何時何地,都能幫助你度過人生的挑戰關卡。而選擇及時行樂之人,身邊必是一羣相伴喝酒、聊天八卦之友,或許無任何傷害,但也不會因此成就更好的自己。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也是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科特所提的「磁石法則」。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就應該像磁石一樣施展你的魅力,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將與你思想一致的人與事物吸引到自己身邊來。
前面說到,我們思想、性格避免不了我們接觸的人和環境的影響,坊間有一種說法:要了解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可以觀察他身旁的朋友;要了解一個人的程度和能力,先看他的對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方的企業家Jim Rohn也提出「五人平均理論」: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自己,而這也可以預測未來的你會如何!其實這都是很自然的羣聚效應,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多半也會栽培出優秀的企業家二代。
建立能加分的人脈
故此,我們可以倒過來思考,「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就去接觸什麼樣的人」,想要在財經領域有一席之地,就儘可能認識財經界的人,瞭解他們看什麼書,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想要成爲一個傑出的企業家,就到企業家圈子交流。
走出舒適圈,或許一般人還可以做得到,但筆者更要說的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別人沒有義務要跟自己接觸交往,尤其在高層人脈更是如此,除非自己先是一個值得被交往的人,謙卑、柔軟、與人爲善,內外兼修的美德,更是成功社交得以持久的不二法門。
當今臺灣在大環境影響之下,許多人在教育或知識吸收講究「速成」,連成功都期望快速收割。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現實中所擁有的一切都與自我的吸引力有關,如果這些人事物與你思維格格不入,它們就會遠離你的生活,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就是你的人格魅力與效應吸引而來,若真想改變生活,也許必須嘗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試着列舉出除了家人外,你最常相處的五個人,可能同事、伴侶或摯友。同時問問自己他們是否成功?熱情?正面或樂觀?他們目前平均年收入?最有成就感之經歷?未來的抱負?當你想要挑戰或提升自我時,是給予你鼓勵或嘲弄?如果這個清單上沒有可以幫助你的人,那麼就找出一位你欣賞的,將他變成你能親近的名單之中。
透過分析,瞭解現在自己的社交圈屬性,不要害怕失去一些朋友或既有的情感,因爲真正的雙贏,是一加一大於二,是與朋友互相勉勵,成就更好的自己。最後,在你的社交雷達中,成爲想被人親近的五位人士其中之一,成功價值自然不言而喻了。
經營成功社交雷達
當我們願意做出改變,開始親近想要成爲心目中成功人士,我們就開始具備轉型的條件。面對後疫情時代,埋首苦幹研究專業,不主動參與社交活動,累積人脈的中年就職者,已經不足以應付中年失業危機,在這次疫情造成企業開始重視數位化轉型,遠距離辦公與外送服務造成許多工作崗位永久性的消失,環境劇變之快令人措手不及,這時候如果還不懂得主動尋求援手,就真的坐以待斃。
所以,能夠擁有較高的社經地位的成功人士,往往不是隻靠專業而已,更多時候是人際關係的經營,與審時度勢的眼光,把握機會的魄力,說得簡單點,就是情商比智商來得重要,這就是成功的社交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