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習俗 餐後睡前吃效果佳
今天是立冬,國人有立冬進補的習俗,很多人就會吃碗麻油雞、薑母鴨或是藥燉排骨來補補身子,甚至家庭主婦會去市場買只雞回家,搭配中藥材燉藥膳,來爲全家人進補;中醫師提醒,立冬進補,應該要依體質,而且宜餐後睡前吃,效果才較佳。
▼立冬進補依體質 宜餐後睡前吃(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表示,臺灣人常有「吃好逗相報」的錯誤觀念,盲目的吃補,卻不知道藥食品有寒熱溫涼的性味,人體有寒熱虛實的體質,天氣有春夏秋冬之異,對症下藥,才能使人的體質改善,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鄭振鴻院長指出,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性」與「味」,「性」有寒熱溫涼平,是從食物作用於身體所發生的反應,「味」指酸、苦、甘、辛、鹹、淡,主要來自味覺器官對飲食的感受;而人的體質則可分寒、熱、虛、實四種,至於立冬進補,應該要依體質。
人除了有黃、白、紅、黑不同的膚色與人種外,還有高、矮、胖、瘦之分,中醫則是將體質上分出寒、熱、虛、實來辨證論治;鄭振鴻說,例如「寒症」會出現產熱能量減低,會四肢冰冷,「熱證」會產熱能量增加,以致會手足溫熱,「虛證」則是生命活動力衰退,因而會身疲乏力,「實證」是外邪所致,進而會煩燥不安。
鄭振鴻院長建議,一般疾病治療的中藥服用方式是一天一帖,早晚各煎一次,而藥膳則是應在餐後兩小時或睡前一小時服用,因爲餐後食物大部分已消化,才較利於藥物吸收。
鄭振鴻強調,中藥膳的調理,必須針對個人的體質、年齡、性別以及時令等因素,給予適合的調理,所謂「藥症相符,大黃亦補」,「藥症不符,蔘茸亦毒」,若吃補不當或過量濫補,反而會產生不良作用。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