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夢迴東方
1913年,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黃興等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討袁運動。
此時的徐宗漢則冒着炮火,投入救護傷兵工作,並協助張竹君在漢陽設立臨時醫院。後清軍反攻,漢陽棄守,黃興被困漢陽,清軍封鎖長江。
徐宗漢與張竹君用紅十字會一艘渡船,護送黃興從漢陽渡至武昌終究脫險。
這時,上海已經光復,南京也成革命軍囊中之物,清廷向革命軍發出了和談請求。滬寧方面都電催黃興回到上海主持大局。11月28日,黃興到上海主持和談,而徐宗漢恐和議不成,便組織「北伐炸彈隊」以對付清廷。
1912年元月,革命軍的前仆後繼終於換來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黃興任陸軍總長。當時廣東北伐軍姚雨平部從徐州前線回南京時,帶回戰時難童200多人。黃興通知陸軍部副官處覓民房收容,成立南京貧兒教養院,由徐宗漢負責,臨時稽勳局局長馮自由還聘徐宗漢爲該局名譽審議。
然而丈夫和民族的事業並非一帆風順。1913年,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黃興等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討袁運動。
當年7月,黃興在南京主持討袁工作,在繁忙的軍務中,寫信給上海的徐宗漢:「弟(宗漢)在家保育兒輩,我極心感……吾責至大、至危、至暫,汝責至細、至久、至難,然則汝之責任艱鉅於吾乎!」寸寸柔情溢於字裡行間。
棲身上海 一心撫孤
黃興因積勞成疾,1916年10月英年早逝。悲痛的徐宗漢開始不問政治,加之江蘇地區落入北洋軍閥手中,她也不能回南京貧兒院主持工作,於是棲身上海,一心撫育遺孤。
在張竹君幫助下,徐宗漢設立了上海貧兒教養院。期間,徐宗漢也曾在五四時期,與上海博文女校校長李果等共同發起上海女界聯合會;1921年,上海成立了俄災賑濟會,救濟蘇俄難民,而她始終把貧兒院工作放在首位,準備爲之終老。
病榻上的孫中山,依然勸徐宗漢重出江湖,至少要辦工廠,給長大的孩子受教育和工作的機會。當時徐宗漢已年過半百,她已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揹着炸藥「滿天飛」,但她還是被孫中山打動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徐宗漢不顧年事已高和嚴重的心臟病,於1938年初,親自帶領部分貧兒出國,到暹羅(今泰國)看望華僑,一面爲貧兒募捐,一面宣傳抗日救國,呼籲僑胞支持抗戰。1940年,徐宗漢回國後移居重慶。此後經常接觸共產黨人士。她和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都很接近,常有來往。
抗戰初期,黃興幼子黃乃(廖夫人所生)在延安抗大學習,徐宗漢曾託周恩來、鄧穎超給他帶去一包日常生活用品和一封親筆信,信上只有一句話:「努力學習,後會有期!」鄧穎超在延安把東西交給黃乃時說:「我們在重慶時跟你繼母有來往,她請我們吃飯,表現比我們還左,人家說她是瘋婆子!」
至性之人必有至情。據說晚年的徐宗漢在重慶深居簡出,「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她晚年最喜歡吟唱的詩句。她思念的人,或許更多的是在檳城初次相見,後又攜手革命的那個略顯木訥的黃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