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通匯退件率 達5%
兩岸通匯每100件就有5件被退件。中央銀行昨(11)日召68家國銀開會商討兩岸通匯事宜,與會人士透露,中國銀行臺北分行在會中揭露最新統計數字,由於中文及英文轉換,和個人戶匯企業戶等問題,使兩岸通匯退件率達5%,中行也再三提醒國銀相關應變措施,希望降低退件率。
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行長蔡榮俊昨天也出席會議,併發布新利多,爲使國銀對人民幣的清算及兌換運作機制更暢通,中銀首度提出將以國銀在中行臺北的人民幣定存爲質押基礎,核給「日間透支額度」,並針對額度拿捏特別提醒銀行,若超過人民幣2萬元,須在前一天通知,以免發生流動性問題。
國銀主管指出,自從2月6日兩岸DBU人民幣業務開啓後,兩岸通匯「突槌」事件時有所聞,但退件率達5%則出乎國銀意料之外;且據中行臺北昨天會中表示,5%還是改善之後的最新統計數據,先前退件率曾一度達8%。
中行臺北昨天也告知全體國銀相關流程,包括各國銀鬚先行向中行簽署一份「人民幣清算透支合約書」,核給多少額度,則將以國銀在中行臺北的定存爲評估基礎。
蔡榮俊指出,兩岸通匯目前僅以個人匯個人,企業匯企業爲限,但臺灣經常發生「企業匯個人」,「個人匯企業」的問題,是大陸常發生退匯事件的主因;至於另一個原因出在人名混淆,特別是相較於港澳僅限同一人匯款,臺灣特別擴大開放爲不同人,因此「戶名不符」的情形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