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談企業危機應對與轉型:不要浪費一次危機

己亥末,庚子春,2020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正常的經濟社會運轉產生了巨大沖擊。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日常出行大幅減少,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與流動受到管控,使居民消費銳減;各行各業的生產、服務、物流環節受阻,企業復工復產延遲,使經濟生產活動大面積停滯。這樣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無疑給我國的社會治理水平、產業經濟結構以及企業應急管理機制等帶來嚴峻考驗,而中國企業家領導的中國企業在重重困難面前,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變壓力爲動力、善於化危爲機”的中國企業精神,既體現在中國企業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韌性,也體現在中國企業對行業與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企業在這次疫情危機中,深刻感受到了在新形勢下,企業危機應急管理能力的建設與數字化轉型升級重要性。一方面,國內企業大多因疫情受到了波及勞動力短缺、物流停滯、供應鏈受阻、資金鍊緊張等問題接踵而至,企業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而企業對於危機的應急管理能力是化“危”爲“機”的關鍵。我們看到,在這場危機中,衆多優秀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一時間啓動危機應急預案,成立危機應對小組,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穩妥有序地安排復工復產,既爲企業的生存爭取了寶貴先機,也爲全社會抗擊疫情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爭取了時間,充分展現了中國企業的韌性與擔當。

另一方面,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與各行業的交互、融合不斷深化,“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爲衆多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式與路徑。疫情之下,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無人配送等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模式的快速應用與普及,無形中將加快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腳步

“不要浪費一次危機”,每一次危機背後往往蘊藏着更重大的機遇,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應對,冷靜思考,認真總結。《中國企業的韌性:危機下的應對與轉型》一書從諸多優秀的中國企業中,摘得部分企業作爲疫情下中國企業的典型,希望以企業家的角度,更直接地展現和總結中國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所採取的應急管理舉措,以及他們對未來行業轉型發展的思考。本書中的案例收錄的企業共有十八家,根據所處的行業,主要分爲了零售物流、餐飲旅遊、教育醫療、金融科技與智能製造等五個方向。由於每個方向上的企業都有其共通性,而不同方向上的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卻不盡相同,其中既包括了受衝擊最大的餐飲旅遊行業,也包括了在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發展的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本書希望通過這十八個企業案例,以更全面視角讀者呈現中國企業在疫情中展現的韌性與擔當,相信他們對未來行業轉型發展的思考也將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堅強驅動力

此外,本書邀請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專家學者對五大方向的十八個企業案例進行了深入的點評,意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企業各項創新舉措背後的經濟學邏輯,更好地把握企業轉型和行業發展的趨勢。

疫情終究會過去,但其給全球產業經濟結構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將是長遠的。因此,希望《中國企業的韌性》的出版可以在特殊時期下給大家一個瞭解中國企業的特殊視角,同時也能引發大家對於新時代下產業經濟結構升級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探討。(作者爲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