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拐點已至!百萬兒童面臨感染風險,家長需警惕!

秋風漸起,氣溫漸低。這些天,幼兒園和中小學裡又有一些娃因病請假。

有的娃似乎每年都要“感冒”好幾次:

去年冬天咳了很久,一查,結果是“甲流”;

春天剛開學,又發燒了,居然燒到39℃;

好了沒多久,在夏天又雙叒得了“乙流”;

痊癒沒幾個月,呼吸道傳染疾病集中暴發的秋冬季節又來了……

唉,回想起往年孩子生病的經歷,不少家長開始“瑟瑟發抖”——流感年年有,每次“中招”都很痛苦,孩子受罪,家長糟心。

那麼,到底如何讓孩子安全過冬?

流感,拐點已到?蓄勢待發!

國家流感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看下圖紅線)我國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流感樣病例佔所有病例的百分比”(可粗略估計流感流行情況,不精確)低於2023年,但已高於2021和2022年[1]。

而南方各省的流感暴發疫情起數則“遙遙領先”[1]。

流感的發病一直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隨着氣溫下降,流感病毒的活躍度也在逐漸增強。

雖然不確定今年是流感的“大年”(流行強度高)還是“小年”(流行強度低),但往年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拐點”(見第1張圖)。

預計未來幾周,流感病例數大概率會不斷攀升,直至高峰!

流感,會反覆感染!

大家都知道流感“善變”——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可能不同。

因此,家長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去年得過流感,今年仍然可能再次得流感。

但今天我想說的是,在同一年裡,也可能反覆得流感,甚至同時得好幾種流感!

也就是說,不僅會出現“交叉感染”(去醫院看其它病,結果得了流感),還可能出現——

“連續感染”:國外一項研究發現,發生連續感染(先得甲流,再得乙流)的兒童,診斷時間間隔平均爲50天[2]。

“合併感染”:指同時發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的感染。比如流感病毒和另一種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甚至兩種流感病毒。

(雖然少見,但確實有人會同時得甲流和乙流!)

“繼發感染”:感染流感後,免疫力下降,接着感染其它病毒或細菌,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注意這是細菌,不是流感病毒)等,或順序反過來。

所以,流感,一定要預防,能不得就不得,全家人最好都別得!

孩子們,真的要打流感疫苗!

我一直說,流感的危害其實不在於發熱、頭痛、肌肉痛、咽痛、怕冷等“表面現象”,而在於可能讓體質較弱者(如兒童/老人/病人)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心肌炎、肺炎、腦炎等)甚至死亡。

流感的發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在兒童中最高。全球每年有近3萬名18歲以下兒童死於流感相關的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大多數死亡發生在4歲以下[3]。

所以,兒童真的要打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可以顯著降低兒童感染流感的風險,並減輕病情嚴重程度,縮短病程。

一般來說,流感疫苗在每年的9月至11月之間(流感高峰到來之前)接種效果最佳。這是因爲注射疫苗後,身體需要一定時間(一般爲2至4周)來產生抗體。

錯過了這個時間段也不用擔心,依然可以、並建議及時打流感疫苗。

如果遲遲不打,很可能還沒去打,就已經“中招”得流感了。

流感疫苗,全家人都要打!

多說一點,僅僅給孩子們打流感疫苗,還不夠。

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照顧孩子的父母、老人、保姆阿姨鐘點工、老師、同學之間……都可能相互傳染。

(圖源:參考資料[3])

之前的文章裡我寫過,我全家人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今年已經打過了,不同人打了不同的品牌,有什麼打什麼,不挑。

我外婆、父母和我自己都打了“上海生物”的流感疫苗。

夫人沒和我一起打,而是和同事們一起打了“國光生物”的流感疫苗,同樣是四價的“裂解”疫苗。

她跟我說,這是她這麼多年打流感疫苗以來,體感最舒適的一次——針頭很短,接種迅速且不痛,所以接種當時和接種後幾天裡,連痠痛和腫脹感都沒有,更是沒有任何其它不良反應。

我瞭解了一下,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進口流感疫苗(“批簽發合格證”上寫的是“進”)。

而我女兒由於十分怕痛,已經第二次選擇了鼻噴的流感減毒活疫苗。

目前,多地都出臺各種政策,力圖提高流感疫苗接種率。

比如,浙江部分地區爲老年人免費打、北京爲學生免費打、上海部分地區開出“學生接種專場”、延長接種服務時間等。

這個秋冬季,希望更多的人走進“疫苗接種門診”,而不是醫院“急診”和“發熱門診”!

來源:包包聊疫苗

參考資料:

1.中國國家流感中心.https://ivdc.chinacdc.cn/cnic/

2.Consecutive Influenza Infections in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4):658-659.DOI:10.1093/infdis/jix016.3.

3.《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更多板塊,靜待開放

*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本文僅作爲科普傳播素材,文中涉及藥物、技術、產品等只做表達所需,不具任何治療建議,具體治療方式請前往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非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