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恐慌性賣壓後的中港市場信心極待修復

回顧此前大環境,大陸經濟發展勢頭雖然疲弱,但2021年底政策開始明顯轉向寬鬆,特別針對過嚴的網路監管、能耗雙控、疫情清零和房地產政策,都有一定程度放鬆。即使今年第一季經濟數據仍有壓力,原本可以預見流動性和政策會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未料在市場信心尚屬脆弱的2月下旬,幾個變數同時發酵,導致3月風暴。首先,發改委等部門公佈「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政策」,其中提出將引導網路平臺業者調降餐飲業商戶的服務費標準。其政策本質,僅是當局在疫情多地爆發和消費疲弱的大環境下,用以支撐小微商戶生存的舉措之一,不料卻造成外賣龍頭美團股價重挫,可見投資者對網路監管高峰是否已過仍有疑慮。

其次,香港疫情再次失控,上海和深圳也重新面臨封城危機,對經濟前景更是雪上加霜,同時顯示大陸政府先前表明的調整清零政策意願,有可能瞬間反轉。

第三個重要變數是俄烏戰爭情勢,促使全球投資人避險情緒大幅升溫,股市波動態勢加劇。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股市固然暫停交易,全球其他市場的跌幅卻以大陸最爲慘烈,反映股市極其悲觀的情境假設。

俄羅斯因發動侵略戰爭而被西方國家聯手製裁,其經濟受到重創是可預見的;至於近年來和俄羅斯維持友好關係的大陸,因未明確表態,市場擔心歐美可能將其納入制裁對象,國家風險溢價乃快速攀升,造成相關資產被拋售及價位崩跌。

中美關係的微妙衝突和演變,中概股首當其衝,即使外國問責法並沒有新的變化,只是持續推進,進入執行層面。首批被列入二~三年觀察名單的五家公司也並非是風險最大,只是因爲率先公佈財報。理性分析,已經回到港股二次上市的公司風險有限,更不用提只有在香港上市的網路公司,但股價表現卻全盤盡墨,無好壞之分,顯見市場極度恐慌,資金全面撤出。

壓垮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大陸統計局發佈的1~2月經濟數據,所謂「呈現出真正的暖意」的說法一出,連相對抗跌的A股市場都聞聲失速下墜。房地產和消費數據大幅優於預期,令人完全無法理解,市場質疑聲浪不斷涌現,擔憂是否僅需要美化數據就不需要實際支持舉措,投資人對後續政策朝向寬鬆的信任感已蕩然無存。

慶幸的是,在市場信心崩潰之際,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火速針對市場疑慮一一提出解釋。緊接着國務院金融委會議之後,一行兩會、財政部、外匯局更罕見地同時表態將穩定經濟、資本市場和支持企業。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也釋出與大陸協商解決審計爭議的訊息。這一連串正面積極的信心喊話,才讓市場止穩信號乍現。

筆者認爲,造成中港市場不理性崩跌的各項因素,雖已見改善契機,但脆弱的市場信心勢必要有持續性、可預測的政策才能逐漸修復。未來可待觀察的重點包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緩解,將有助於大陸的國家風險溢價回落;二,疫情清零策略的再度調整,將對消費的復甦起到關鍵作用。

三,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持政策,必須持續甚至加強;四,和美國監管機構針對中概股的協商進一步推進;五,俄烏戰爭導致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對企業獲利將造成壓力和波動,這是全球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