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評價李登輝:城府深 有謀略
前總統李登輝7月30日晚逝世,評價其傳奇的一生,大陸涉臺人士認爲,李登輝城府深、有謀略,幾十年來政治立場的大轉變,猶如撕下面具。學者也指出,李登輝是臺灣台獨意識被喚起的肇始者,1990年代推動的修憲工程,更是早就在一步步爲臺獨工程鋪路。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朱松嶺受訪指出,李登輝是臺灣政壇乃至兩岸關係史上非常標誌性的人物;他認爲,臺灣的臺獨聲浪漸起,甚至形成氣候,李登輝是始作俑者,其主導的大陸政策,把兩岸關係定位爲特殊國與國,造成臺灣的國家認同也在李執政後漸漸出現改變。
朱松嶺指出,李登輝任內多次推動修憲並凍省,一步步走上分離主義路線,一步步消滅臺灣「省」的概念,漸進式地把臺灣與大陸在法理上分開,使得臺灣的政治走向另個方向,李登輝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認爲,李登輝一生經歷很大轉變,從設立國統會、訂定《國統綱領》,到最後全面主向走向臺獨,宛如「撕下面具」,尤其1999年發表的「兩國論」,更是震驚世界的重要轉折。
大陸的兩岸問題泰斗級專家黃嘉樹認爲,李登輝內心深處一直固守着「巖裡政男」的日本身分,一直視日本爲祖國,甚至公開說「釣魚島是日本的」等媚日言論;他認爲,李登輝是認賊作父,猶如罹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黃嘉樹指出,李登輝的言論不僅影響國際社會觀瞻,更影響到臺灣民間的價值取向,譬如過去「反課綱微調」的臺灣高中生,連「殖民」字眼都接受不了,就是受到李登輝的皇民史觀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北京涉臺人士指出,撇除掉意識形態立場,李登輝確實是個謀略家,政治手段高明,又有堅韌的性格,對世界格局也掌握清晰;譬如1991年臺灣開始推動修憲,當時恰逢蘇聯解體,他認爲,李當時就是順着這波勢頭推動臺灣修憲,是在全球格局下去處理臺灣問題,藉機遂行自己的政治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