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狼出擊 捍權益無鴿鷹之分

王毅接任大陸外長後發言日趨強硬,圖爲12月7日,他在北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新華社)

大陸駐英大使劉曉明去年8月15日在倫敦使館舉行中外記者會,希望西方媒體公正客觀報導香港局勢。(中新社

趙立堅在推特貼出一名澳洲士兵手持短刀,蹲在一名抱着羔羊孩童身後,諷刺澳軍在阿富汗屠殺平民。(截圖自趙立堅推特)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嗆聲美澳爆紅。(視頻截圖)

大陸「戰狼外交」風格近年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也掀起一波大陸外交路線之爭的討論。但從大陸綜合國力崛起、全球地緣政治結構轉變的客觀形勢,到「積極作爲」外交戰略的主觀轉變來看,無論是所謂鷹派鴿派作風都是服務於當前大陸外交全局,說穿了都只是「互爲表裡」,各有所需,並非路線之爭。

隨着中美關係急轉直下、國際社會反中氛圍高漲,大陸外交官站上第一線上捍衛國家利益、針鋒相對的場景經常可見。

趙立堅嗆美澳爆紅

最典型的「戰狼外交官」莫過於大陸外交部現任發言人趙立堅,從「新冠肺炎病毒來源美國實驗室」,到此次轉發漫畫暗示澳洲軍隊在阿富汗行兇,趙的戰狼性格幾次攪動外交風波,都成爲話題。

趙立堅的強硬作風無疑引發不少臆測,有聲音認爲,趙之所以能站穩大陸外交舞臺,反映的是大陸外交「鷹派」逐漸取得優勢,掌握主導權縮影;這種看法也直接導致另一個猜測,即趙立堅的「走紅」是否意味所謂「鴿派」已然失勢

「多維」分析,要回答大陸外交有無「路線鬥爭」問題,可能要回顧大陸外交事業的脈絡中去探尋。1949年中共建政,仿照成例,成立專司外交事務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1954年更名中國外交部,初期大陸的外交形象是「強硬」、且充滿「鬥爭」色彩的。

在毛澤東時代,中共外交決策大體來說是集體決定,自然少不了爭吵,但是這並未影響到作爲一個具體的執行部門外交部對外政策的一致性;而所謂的「路線之爭」,其實更多是來自外交系統之外的聲音。

軟硬兩手路線一致

到了鄧小平主政後,適應改革開放形勢調整外交路線,整頓外交系統,奠定「韜光養晦」外交工作基調;在此時期,意識形態的分歧逐漸讓位於現實政見不同,這導致了1990年代起歐美派和亞洲派(知日派)分歧的傳言;前者包括錢其琛李肇星楊潔篪人,後者則以唐家璇、王毅等人爲主。

儘管從毛到鄧時期,因應時空背景不同,大陸外交工作呈現不同樣貌,但不諱言,對外界來說,最容易感知的還是大陸整體外交作爲是如何展示其或強硬或軟弱的外交姿態的,也就是鷹派還是鴿派主導外交的問題。

「多維」直言,儘管外界對於趙立堅爆紅有着各種解讀,甚至包括一些陰謀論,認爲這是大陸外交系統內部不同路線博弈的結果;但是,這顯然是一種誤解,他只是大陸外交的「另一張面孔」,而並不是所謂的「第二條路線」。

趙立堅,甚至包括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的轉型、大陸駐英大使劉曉明的活躍,都具有某種必然的邏輯:其一,從現實背景看,國際力量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中國成長爲今天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忽略的存在,隨着國家利益的衝突,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發生摩擦甚至針鋒相對的可能性大增。

新世代趨主動進取

其二,在外交戰略上,從「韜光養晦」到習時代的「積極作爲」,是中共捍衛其日益廣泛利益的必然,本身即意味着外交姿態趨於主動進取,而非消極防禦。

第三,從外交隊伍的世代交替來看,經歷全球化網路時代的年輕一代本身可能擁有更豐富的世界接觸經驗,也對西方世界擁有不同於上一代人的認知,如趙立堅本身對「歐美白人至上」有更直觀的感受,這必然會投射在他的表態中。其實這一變化一定程度上,與大陸民間「小粉紅」崛起的邏輯相通。

總的來說,趙立堅與現任大陸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並不是代表兩種不同「路線」的排斥性角色,二者只是代表了兩種風格,且統一服務於大陸外交的全局,其實是各有所需,都是必然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