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海這樣做可保命 陽明科學探究賽獲全國第2

高雄陽明國中師生以「流向玄機爲題,深入探究波浪作用,從中發現民衆不慎被大水捲入海中時,若能潛入水中較不會隨着海浪漂流離岸,也在2020全國科學探究競賽國中組奪得第2名佳績。(洪浩軒攝)

夏日來臨,每年都傳出多起學生親子海邊河岸戲水不慎溺斃的事件,因此高雄陽明國中師生以「流向的玄機」爲題,深入探究波浪作用,從中發現民衆不慎被大水捲入海中時,若能潛入水中較不會隨着海浪漂流離岸,也在2020全國科學探究競賽國中組奪得第2名佳績。

陽明國中國一學生張育綸許東竣、許東樺指導老師侯依伶在旗津探討離岸堤的作用,臨時發想到波浪議題,便開始着手探討在波浪作用下,水中不同位置與不同深淺時,浮標移動方式差異,他們以模擬的方式進行實驗運用波器製造波浪,並以黏土包覆乒乓球製作出不同外形密度的浮標,放置於水槽中,再紀錄浮標的運動軌跡

此項實驗共歷時半年之久,經過反覆的試驗、計算,發現密度低的浮標浮於水面,波浪會造成其較大的位移軌跡;而密度愈大愈接近水底的浮標則愈不容易受波浪影響,移動範圍也相對較小,同時他們也發現,所有形狀的浮標實驗中,直立式浮標運動方式較一致。

陽明國中師生利用直立式浮標發想出立泳漂浮,併到游泳池進行試驗,他們察覺立泳是最省力且漂浮方式較穩定的方法,可以藉此爭取更多救援時間;因此,若民衆不慎落海,爲了不被大浪卷出外海,可以潛至水底待海浪跡象較弱時,再浮上水面以立泳的方式等待救援。

當陽明國中得知「流向的玄機」獲得全國第2名時,團隊師生不敢置信,侯依伶表示,因爲3名學生都是國一學生,領悟能力沒有那麼好,所以讓他們以玩的方式接觸科學,沒想到這3個臭皮匠「玩」出名堂,她對於學生們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格外讚賞,期待他們未來繼續在科學領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