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談】美中會談煙硝瀰漫 專家籲:總統先生,別再嗆聲了
張彥認爲,美國與大陸持續交惡無助於解決核心爭議,拜登可率先做出行動來爭取北京信賴。圖爲美中會談後布林肯(左)與蘇利文(右)舉行記者會。(圖/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首場美中外交與國安高層會晤,19日於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Anchorage)落幕。面對會議中美國與中國大陸官員激烈的脣槍舌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張彥刊文呼籲,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齟齬已經夠了,藉由重啓富布萊特獎學金、停止對孔子學院的攻訐、允許美方驅逐的大陸記者重返美國訪問等作爲,可以挽救雙方日益衰敗的關係。
張彥認爲,自從1月正式就職以來,拜登政府幾乎將所有的前朝政策進行革新與重新檢視;不過,對於繼承自川普混亂而又不連貫的對陸政策,拜登似乎沒有改變的意思。
對於這場拜登時期首場美中會談,更是淪爲雙方表達其立場的場合,而沒有任何具體的前進。美國務卿布林肯表達對中國大陸部分行動的關切,包含在新疆、香港、臺灣,還是對美國的網路攻擊、對美國盟邦的經濟脅迫。中國外交官員楊潔篪則反脣相譏,美國纔是網攻的扛壩子,美國內部對民主也不抱信心等等。
張彥分析,這些苛薄的互動只會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政權,彼此關係危險地衰退。美國與大陸似乎都深陷困境,即需要舞臺表現給國內看好獲得掌聲。儘管雙方國內都會對美中激烈交鋒鼓掌叫好,卻會讓彼此真正該做的事情更爲複雜,即以切合實際的期待來和對方交往。
張彥進一步補充,即使中國大陸近期行動的確有可責備之處,美國也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採取措施消除緊張。辦法就是扭轉川普時期矯枉過正的措施,如結束學術交流、驅除大陸記者與關閉領事館。
儘管拜登想要讓自己的對陸政策較川普更爲細膩;但截至目前爲止,他的做法卻大幅度繼承川普政策。如日前以侵害香港政治自由爲由,對大陸24名官員發動制裁,但這樣的做法很難改變北京行爲;布林肯脫口而出「臺灣是國家」,更似乎是仿效川普末期的政策。至於上週的虛擬峰會中,拜登更與日本、印度、澳洲等國領導人共同喊出,採取一致行動抵銷北京在印太區日益擴張。
平心而論,這樣的行爲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不論是川普時期施加的貿易制裁何去何從,如何制止北京在南海的擴張,如何處理對臺軍售,以及華爲低廉的技術卻可能爲中國情報單位情搜。
張彥建議,拜登可以重啓富布萊特獎學金計劃。過去十幾年來,這是美國瞭解大陸的主要途徑。川普將之取消以孤立中國大陸,卻折損美國獲得新一代中國通的機會。
此外,美國應停止污名化孔子學院爲邪惡的宣傳機器,並允許川普驅逐的大陸記者重返美國。當然,這必須建立在北京也同樣再次歡迎美國記者,並允諾不再騷擾他們。張彥強調,相較於大陸仍有大量的學生、記者與外交官在美國境內,川普做法無疑讓美國瞭解大陸的能力大幅折損。
再者,華府應取消對中共官員前往美國的簽證申請限制。這些官員不過是正常工作的公務員,美方不該貼上邪教追隨者的標籤。最後,美方可邀請大陸重啓休士頓領事館。川普以涉嫌間諜活動爲由,關閉該領事館;如今使其重啓,有助於北京重新開放美方駐成都領事館。
張彥總結,這些只是微小的措施,卻可有意義的重建信任,爲之後處理棘手的問題,開啓更具建設性的交流道路;這些棘手問題可能是臺海戰爭威脅、南海衝突或工業間諜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