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果凍……“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

原標題:“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

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和各種西餐之後,如果期待今年中秋和“十一”長假還有什麼美食能讓我們眼前一亮,不妨試試“分子料理”吧。是不是光聽這個名字,就很“高大上”。

曾獲法國美食總統獎的郭紅曉被稱爲“中國分子廚藝教父”,作爲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的他介紹說,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是將科學家研發的科學方式、烹飪理論用於做菜的一種方式。郭紅曉說,“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比如它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也可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還可以把巧克力做成意大利麪的樣子……

“分子料理”:廚房就像科學實驗室

走近分子料理的後廚,彷彿走進了一個現代科學實驗室。郭紅曉介紹說:“區別於傳統烹飪的煎炒烹炸、鍋碗瓢盆,分子料理走了另外一條路——用電氣化、醫療、科研、製藥、航天等領域的機械設備來烹飪做菜。”

勻漿機、冷凍乾燥機、蒸汽加熱爐真空蒸餾機、試管X光離心機甚至超聲波……有這衆多高科技設備的加持,才能改變食物的構造和性質,使食物分子分解、形態轉化、香味提純等。

“比如醫院X光機可用來檢查魚骨頭;蒸餾儀器可運用於香料(迷迭香、薄荷、百里香香菜)的提煉;離心機可以用於食材提純,讓蔬菜汁顏色更加清澈;液氮可以用於醬汁的瞬間冷凍、食材的解體(可將西紅柿變成獨立的顆粒狀)同時達到菜餚的冒煙視覺感。”郭紅曉介紹說。

不一樣的料理,有不一樣的“絕技”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分子料理也被玩出了各種花樣。其中運用較多的不外乎真空低溫慢煮、液氮速凍乳化球化凝膠化等,那麼這些技術都是怎麼回事呢?

真空低溫慢煮。低溫慢煮技術早在18世紀已出現,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正式被運用在餐廳菜品製作上,爲衆多米其林大廚所熱愛。郭紅曉表示,真空低溫慢煮技術就是將烹飪材料放置於真空包裝袋,再放入恆溫水浴鍋中,以65攝氏度左右的低溫長時間燉煮的烹飪方式。真空包裝烹飪能減少材料原有風味的流失,在烹飪過程中能鎖住水分並防止外來味道的污染,可讓材料保持原味而且更富有營養。同時也能防止細菌滋生,讓材料更有效從水或蒸汽中吸收熱量

凝膠化、球化。“球化是分子料理最常見、最著名的技法之一。”郭紅曉說,球化又分正向球化(也叫基礎球化)和反向球化。從製作過程上說,正向球化是褐藻膠進入鈣質溶液獲得的,後者含有的鈣離子會持續向海藻酸鈉液滴中心擴散,並取代海藻酸鈉分子中的鈉離子將分子連接在一起形成凝膠。反向球化是添加乳酸鈣液體(或自身含鈣質的液體)進入褐藻膠溶液形成的,鈣離子是從液珠內部向外擴散與海藻酸鈉發生反應,形成凝膠外膜。“從品嚐口感上說,正向球化做出來的小球,在入口咬破時有明顯薄脆感,放得越久裡面越充實,最後會變成一個比較緊的類固體物質;反向球化的效果則是球裡面充滿液體,表皮破了就爆開,必須儘快食用。”郭紅曉說。

而凝膠化是通過添加凝膠劑(增稠劑),將液體轉變成不同稠度的啫喱。將凝膠劑放在水中加熱,凝膠分子就會均勻在水中舒展開來。而這時候“天羅地網”也已被它們悄然佈下,只等液體冷卻,水分子就會被鎖進凝膠的網狀結構,賦予其水潤Q彈的口感。分子料理使用的大量凝膠劑均來自於大自然,如麪粉、玉米澱粉、雞蛋、Agar 瓊脂(海藻提取物)等。

乳化、液氮速凍。液氮的應用也是分子料理的重要工藝之一,廚師利用液氮極低溫度對食物進行急速冷凍,通常用於製作冰激凌,或將水果、蔬菜浸入液氮幾秒鐘,使香氣更容易釋放出來,且表面十分酥脆。

乳化技術一開始主要是指把水、油混合在一起的過程,典型應用就是做蛋黃醬。但隨着研究的深入和新一代乳化劑大豆卵磷脂的出現,人們還發現了乳化技術更多的應用,比如做泡沫。泡沫是由大量空氣進入液體產生的,而乳化劑除了可以讓兩種互不相容的液體融合在一起,還可以減少水和空氣之間的張力,從而獲得穩定的泡沫。現在,大豆卵磷脂已是分子料理中常見乳化劑,它能幫助廚師做出味道和顏色都異常豐富的泡沫。

神奇的分子料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分子料理是米其林餐廳最爲青睞的烹飪藝術,但是如果囊中羞澀,去不了米其林餐廳,是不是就和分子料理美食無緣了?郭紅曉表示,分子料理並非多麼高大上,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比如棉花糖、豆腐、松花蛋果凍、奶粉等都屬於分子料理,只是中國的食品行業並沒有將這些食品加工技術的名稱定義爲“分子料理”。

比如承載着我們童年回憶的街邊棉花糖,當蔗糖晶體一進入棉花糖製作機,熱量使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噴射出糖絲已不再是原來的形態,而是由無數線狀的玻璃狀的糖組成,繞在一起就像是一朵蓬鬆的白棉花。這樣看來,分子料理“高大上”的形象是不是瞬間幻滅了?

郭紅曉指出,米其林餐廳只是把食物做得更加科技化、精細化,其實中餐也可以將分子料理技術帶入平時的煎煮烹炸中。隨着食品加工技術的日益發達,相信分子料理將會逐漸走向家庭化、普及化,屆時我們在家也可以輕鬆享受到分子料理的美味。(張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