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惠州獲“新增長極”定位,廣東如何打造第五個萬億GDP城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康喜 程浩 惠州報道

廣東區域經濟格局又將迎來一次新變局。

7月3日,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支持惠州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功能作用,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羣,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建設製造強市、創新城市、品質城市。

一直以來,惠州都被視爲廣東下一個萬億城市的“種子選手”。2023年,惠州正式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成爲廣東第五個萬億GDP城市。這不僅是惠州的夢想,更代表着廣東對再次誕生萬億級城市的渴望。而此次《意見》的發佈,一條惠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逐漸清晰,廣東也將以惠州爲藍本,探索以綠色低碳爲核心的城市發展模式。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惠州憑藉着“天時地利人和”區位優勢,依託香港、深圳、東莞這條工業走廊承接了低成本的全球產業轉移,在外向型代工製造中快速崛起,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梯次發展的格局,拉動惠州經濟穩步增長,提升產業韌性,從而惠州有條件成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依託惠州“豐”字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深莞惠一體化建設,惠州將成爲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在大聯通中走向協同一體化發展。

打造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羣

5月19日,簽訂初步投資協議約兩個月後,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迎來了正式開工。

站在位於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的中海殼牌二期觀景臺向外望去,只見這裡管道縱橫交錯,油罐鱗次櫛比,園區大半景緻盡收眼底。落地惠州以來,中海殼牌每年可爲國內市場提供600多萬噸高品質、多元化的石化產品作爲基礎原料,是惠州石化產業綠色化發展的縮影。

“我們的三期項目引進了多個在國內甚至亞洲首次應用的專有技術,減少國內市場對高性能茂金屬聚烯烴等高端綠色化工產品的進口依賴。同時,項目還將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爲將來大規模綠電引入創造條件。”中海殼牌副總裁黃仲錦說。

早在2019年,惠州就提出集中力量用8—10年時間,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羣,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截至去年,惠州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5%。今年1-5月,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27.0%,這一產業集羣正成爲惠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此次《意見》也爲惠州推出了一套石化產業的“量身定製”的“大禮包”——讓石化產業朝着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綠色生產力”。

《意見》提出,惠州要着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羣,提升石化和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的石化產業集羣,聯動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材料產業集羣,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清潔能源中心和新型儲能應用示範城市。

觀察人士表示,隨着《意見》的出臺,惠州將吸引更多世界級企業落戶大亞灣石化區,並與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形成“南北聯動”發展新格局,同時,藉助惠州東江實驗室、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在清潔能源、新材料、新型儲能等板塊上的科技創新力量,推動惠州做大做強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強勁動能。

另一邊,在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下,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從惠州走向了世界。這家老牌Tier1,從國內汽車電子的蠻荒時期走來,目前已經成長爲一家年營收達到 200多億元的國內汽車電子龍頭企業,代表着惠州在新能源和電子信息領域上的最高水平。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惠州作爲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目前形成超高清視頻、智能家電和新能源電池產業等多個優勢主導產業,集聚了TCL、德賽西威等一衆全球頂尖企業。2022年,惠州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在全省排第三。

未來,惠州代表廣東衝向第五座萬億之城,探索形成廣東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杆城市,離不開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這兩大傳統優勢產業的綠色化轉型。

此次《意見》聚焦惠州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這將爲推動惠州持續鍛長板、揚優勢、強支柱,衝刺廣東下一個萬億城市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陳鴻宇表示,接下來,惠州要依託科技創新,加快石化能源和電子信息等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綠色化轉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同頻共振、協同發力,助力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經濟煥新發展向綠而行。

探路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打開惠州的產業地圖,前來考察的新型儲能企業不免心動。在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是考察企業必去之地。直線距離約10公里外,千億級新材料產業新城內,儲能電池材料、電池回收等,也都是這裡的產業發展優勢。

在陳鴻宇看來,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新”字,對惠州經濟發展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進一步做大經濟體量,同時也要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將是未來惠州發展的重要方向。

而作爲我國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重要部分,新型儲能近年來開始成爲各大城市爭先恐後佈局的產業。過去幾年,取得先發優勢的惠州,也早就提出打造新型儲能應用示範城市,建設新型儲能產業高地的目標。

高地的起點,惠州選擇在新能源電池。由於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羣的良好產業基礎配套,加之兩大產業集羣的耦合發展,惠州聚集了一衆電池明星企業:億緯鋰能、德賽電池、欣旺達等。在此基礎上,惠州吸引越來越多新型儲能上下游企業進駐,惠州開始初步形成完善的新型儲能製造業產業鏈。2023年,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集羣實現產值約1160億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此次《意見》多次提及新型儲能,包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清潔能源中心和新型儲能應用示範城市、到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提升新型儲能產業綜合競爭力,謀劃建設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區等,爲惠州搶佔全球新型儲能產業高地明確重點任務和施工圖。

以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惠州似乎並希望不侷限於新型儲能,而是將目標放在了更爲長遠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上。

除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要向綠色低碳發展外,惠州對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新質生產力,還將重點着墨於新型儲能以及更大範圍的清潔能源上。

此次《意見》提出,惠州要成爲廣東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杆,加快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探索創建低碳園區,完善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這包括了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風光核氣(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發展、推進西電東送,提升清潔能源輸出能力、石化項目減碳改造、建設低碳園區等內容。

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鬍剛認爲,從政策表述來看,廣東向外界傳達了構築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決心。與此同時,以發文形式將綠色低碳發展的明確選擇在惠州,也反映出惠州在綠色低碳產業上的強大實力,這對於廣東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具有樣本意義。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

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作爲這個全球“巨無霸”項目重要配套工程,惠州港荃灣港區5萬噸級液化烴碼頭項目日前也在同步建設。碼頭水工工程標段已經完工,預計年底整體完工。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荃灣港區的集聚輻射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進一步放大惠州港岸線資源優勢。

與周邊鹽田港、黃埔港不同,以荃灣港區爲代表的惠州港口,目前正在與大亞灣石化區融合發展,在廣東省內扮演着產業港的角色。

未來,惠州港如何朝着世界級石化能源港口方向發展,成爲近年來惠州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必答題。《意見》提出,惠州要打造大灣區出海新通道。廣東將支持惠州港擴能升級,加快荃灣、東聯、碧甲等航道擴建提升和10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建設。積極向國家爭取賦予惠州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許可權,批准核發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經營證書。同時,推進“組合港”建設,優化“惠鹽組合港”海關監管模式,加快推動向產業港與貿易港並重發展,實現水運中轉快速銜接。

“大灣區的交通網絡要向粵東粵北擴散,惠州是必經之地。由於鄰近香港深圳東莞,又擁有土地、空間、海域廣闊等優勢,惠州的區位競爭力逐步顯現出來。”陳鴻宇認爲,依託惠州“豐”字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深莞惠一體化,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並密切與香港的合作,打造大灣區出海新通道,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在大聯通中走向協同一體化發展。

《意見》表示,惠州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通過惠霞高速、稔平環島高速公路,贛深、廣汕、廈深等高鐵,深惠、莞惠城軌以及惠州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實現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未來惠州可以從江河時代、濱海時代加速邁向海洋時代。惠州要發揮進一步加強區域聯動,進一步強化與深圳、香港產業協作,不斷延伸海洋產業鏈條,推動陸海產業相互協同互補發展,成爲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樞紐。”胡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