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塜地圖公開 開放使用

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選在世界博物館日前夕舉辦「南山公墓博物館講座」,首度公開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塜地圖。(曹婷婷攝)

世界博物館日前夕,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今天舉辦「南山公墓博物館講座」,首度公開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地圖,並且講述南山墓葬文化風水地理民俗藝術主題演講,向大家揭示南山公墓是一座豐富的博物館。

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地圖由南山公墓自救會小才子鎧臣和多位關心南山公墓的朋友邱睦容蘇峰楠一起製作,是一份電子地圖,方便民衆走訪南山公墓時,隨時訪查。地圖共分爲10個圖層,依修建年代區分共有5種:明代前(橘色)、清代(青色)、日治時期(紫色)、戰後(綠色)、以及未查證(藍色),另有以主題區分的5個分別爲:后土小孩軍人磁像、和寵物。每個主題都有特徵分類,並且搭以大量的現場照片,以及附近知名地標,以便讀者判別位置;網址是https://reurl.cc/pDklza,17日公開給所有關心的朋友免費使用。

唐明俊講述,臺灣歷史多長,南山公墓的歷史就有多深;墓區裡明朝、清朝、日治時期的古墓比比皆是,且各有特色。明碑石材狹長,埋藏地下部份俗稱「墓腳」,比清碑長,約佔全長3分之1以上,甚難挖掘,有時墓背被毀,墓碑仍然屹立田野,明碑碑頭平齊,有些碑頭頂端左右兩角有切角風格。清代古墓形制大概跟明代沒什麼改變,較大差異是石材較好,碑頭上出現圓弧形,墓冢整體性更完整。

吳明憲講述,「南山風水和文化景觀內涵」,臺灣府志記載,德慶溪、福安坑溪爲城內左右分水柴頭港竹溪城外第一重分水。南山公墓龍脈順竹溪而環護在府城左側,府志稱爲「府城之下砂」意即保護府城左青龍,在此安葬着祖先,同樣默默地守護者城內子孫

南山公墓有2種墓特別多。一種是一墓多碑,有三座碑,有五座碑,有並列於前或鑲嵌與後,也有立在二側,更有舖在墓底的。另一種是「歷代祖先墓」,在市府迫遷的B區,10公頃範圍中找到130餘座歷代祖先墓。據此推估,南山公墓100公頃中至少有1000座歷代祖先墓。

從1898年地形圖中註記墓地臺南臺地上,府城外分佈很多墓地,從日治時期拆除城牆,闢軍營、建學校,都市計劃往城外擴張,開始遷墳清冢,直到晚近只剩南山公墓一處大型墓葬區。這些歷來被遷移的先人最終安居南山,合葬成「歷代祖先墓」,這也解釋爲何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古墓稀有。

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會長昭明表示,南山公墓完整保留臺灣歷史發展近400年所有人文歷史,是墓葬文化的博物館,是風水地理的博物館,是民俗藝術表現的博物館,也是臺南臺地最佳地形博物館,在在證明南山必須全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