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看汽車 增程式前景廣闊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一個由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主辦的研討會,內容是探討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發展和應用。出席會議的有不少軍事類院校、研究所和企業嘉賓,這使筆者大感意外,作爲在汽車圈子裡爭議還很大、並不被主流企業看好的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何以受到軍界重視?

■增程式技術更適應軍隊需要

幾位軍事車輛艦船研究單位和企業嘉賓的演講,使筆者瞭解到一個被汽車圈裡大多數人忽略的事實: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比純電動燃油車更適合軍隊需要。

概括起來,現代化軍隊對車輛、艦船的要求有四:一是滿足不斷增長的動力需求;二是高效率、低油耗、長續駛里程;三是高隱蔽性、低紅外特徵;四是強適應性、強生存能力。燃油車的黑煙、噪聲和紅外特徵,是軍隊隱蔽行進和作戰的天敵。從理論上說,純電動車輛可解決這些問題,但離開電網就“趴窩”、超長時間充電的致命傷又使其無勝任之能。隨着超重型車輛的載荷不斷增加,車輛軸數不斷增加,傳統單一燃油發動機越來越難以滿足單車的大功率需求。

而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獨具優勢。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增加一套經過匹配的由較小功率的內燃機和高性能發電機、控制器和變流裝置組成的系統(簡稱“程器”)。其特點是增程器只負責發電,不參加車輛驅動,因此可以降低功率、縮小體積、簡化結構,同時提高經濟性、可靠性、安全性、隱蔽性,車輛具有更長的續駛里程。

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應用到軍隊車輛,特別是特種車輛上更顯優勢:多動力源分佈式驅動使動力分佈均勻充沛;驅動電機低速大扭矩的特性使車輛加速更快;電池單獨供電時紅外特徵低、零排放、低噪聲、無黑煙,車輛能夠靜默行駛;增程器與動力電池等動力源並聯可應用於供電,又解決了野戰電能保障問題。

中國航天某所歷時十餘年開發的特種車輛測試結果表明,採用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後,相比傳統機械驅動底盤,在動力方面0~60公里加速時間縮短70%,最高車速提升50%,5%坡道測速提升60%,綜合行駛工況下百公里油耗降低30%,車輛各項綜合使用性能均有顯著提升。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另一大特點,是不改變當前軍用油料保障供應體系,這對於其在軍用領域的推廣極具價值。

■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纔是春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確定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4條基本原則: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協調推進、開放發展。《規劃》對過去十餘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和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總結、修改和完善。

關於市場主導,《規劃》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戰略規劃引導、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秩序維護、綠色消費引導等方面作用,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這3句話包含了三重意思。

第一,今後要以市場爲主導。以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走的是政策指引、補貼主導的道路。高額補貼下,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企業、有些技術、有些產品走偏了,最遺憾的是C端市場沒有真正發展起來。《規劃》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很大的糾偏扶正意義。

第二,企業在技術路線的選擇方面要居主體地位。以前的做法是政府指定技術路線並將技術路線分級分等,企業選擇的技術不同,得到的補貼也不同,不按規定的技術路線走就得不到補貼。這一做法雖然使我國在某些技術領域突飛猛進,但在某些技術上停滯不前。今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長、根據自身對未來的判斷去作決定,把選擇權還給了市場。

第三,規定了政府的職能是戰略規劃引導、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秩序維護、綠色消費引導。這實際上是給政府的活動畫了框框,避免再出現政府越俎代庖的情況,而且規定了政府的工作方向是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規劃》如果能夠順利實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在10年奮鬥的基礎上,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

■跳出圈外看增程式電動汽車前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路線,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技術各有優缺點。純電動汽車只用電燒油、零排放無污染,能夠滿足國家減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大氣污染的戰略需求,但續駛里程短、充電時間長、需要電網支持和大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的短板,決定了其更適合城市中短途出行。燃料電池汽車續駛里程長、載重能力強、加氫時間短的特點,使其更適合長途中重載運輸。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是在純電動和燃油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合了雙方優點,避免了二者不足:雖然燒油,但大幅降低油耗、減少排放;用電驅動汽車,但無需電網和充電基礎設施支撐;需要電池,但用量不大。此外,還有混合動力、燃氣動力、醇類動力等多種具有節能減排、降低污染的技術,也都各有長短,各有用武之地。不同技術路線的關係是互補,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

當前,汽車圈內對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還沒有太深的認識,對其最主要的批評是:在電動汽車上疊加了一套燃油車動力總成,增加了重量、能耗和成本,缺乏技術含量和創新。這是站在汽車圈裡看增程式汽車的結果,如果跳到圈外可能是另一番情景。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嶄露頭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潛艇動力也應用了這一技術。當今,各海軍強國拼搶的艦船推進技術制高點是全電推進技術:用內燃機發電、用電力驅動艦船航行和武器應用,這是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的最新發展,與內燃機驅動技術形成了代差

站在圈內看汽車,看到的只是傳統汽車、傳統技術在傳統市場上的應用場景,即使是新能源汽車、新興技術也被習慣性地納入傳統市場去衡量、考察、判斷其生死。跳到圈外看汽車,視野會豁然開朗。以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爲例,對汽車產業而言是新技術,但在其他領域卻是“老前輩”。對此,我們不應看到其與某些技術有相似之處就予以貶低、排斥,而應該認真研究,探索在汽車行業發揚光大的可能。其實,從當前熱銷的理想汽車也可看出增程式有一定市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列出了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可以重點拓展的5個領域:軍事裝備動力增程化、農業機械動力增程化、運輸船隻動力增程化、緊湊型共享乘用車動力增程化、商用車動力增程化。看來,增程式純電驅動技術的市場是廣闊的,並非汽車圈獨有。沈承鵬 《 中國汽車報 》(2020-11-30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