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遊紐約創作 北藝大辦聯展

旅居紐約的臺北藝大學校友張力山賴嘉玲夫婦,二○○七年起發起一項名爲「紐約遊歷計劃駐地創作計劃,以私人資助經費,透過北藝大美術學院在校生進行徵選,獲選者可免費到紐約遊歷一個月。計劃開辦至今已有七位年輕創作者受惠前往紐約開拓視野,包括李孟傑餘政達葉振宇羅智信李承亮陳亮璇廖震平等人,目前在關渡美術館舉辦聯展

國際駐村計劃是臺灣藝術界與國際交流的重要項目,但由私人資助的計劃相當罕見。

一九九○年代中期,旅美行爲藝術家德慶成立了「Earth N.Y.基金會」,便曾甄選贊助各國藝術家到紐約進行異地創作,張力山夫婦就曾受到謝德慶、黃在添臺僑幫助,心生感念之餘,也興起「紐約遊歷計劃」提攜後進,五年來共有七位創作者獲選。

李承亮以回收電器做出《太空月球系列:太空艙》,網路傳說史前人類覺得只有地球很無聊,因而做出月球,李承亮以此爲靈感,呈現宇宙的無重力狀態,連結生活中的電器用品,「人們倚賴電器加速生活的速度,像微波爐可以煮飯,但反而讓人更疏離於生活本身。」

生平第一次出國就是去紐約,回臺後李孟傑開始留意城市裡被遺忘的尷尬區域,錄像作品《臺灣裝置—自轉體》拍下每天都會經過的華山車站舊址,長期經過都市規畫的改變,前後加總在它身上成爲今日的樣貌

駐地期間,陳亮璇曾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說話對象,「這段獨處經驗很特殊,以前我幻想獨處會讓自我茁壯,很浪漫,結果逐漸被隔離、人變得淡薄像鬼魂一樣。」

她訪問在紐約布魯克林橋上路人的心願,做成錄像作品《永晝》,因爲橋上人車流量大,「話一出口就被車流聲衝散,收到的聲音都是殘缺不全的。」

因爲在紐約逛博物館的疲累經驗,葉振宇特地設計四張雙面毯放在關渡美術館中,一面是毛草地,一面是美術館地板顏色,「躺在毯子上彷如置身草地,如果把毯子包覆身體,就能『隱形』在館中,安穩好眠。」

廖震平油畫陌生地》描繪霧中的華爾街大樓,他說,不論到哪個地方,即使是國際都市,「明明是從來沒去過的陌生地方,怎麼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