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礦業權出讓收益地方分享比例不一,四川探索激勵機制

礦業權出讓收益作爲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各省份分享比例並不完全一致。爲了拓展礦產資源收益,做大財政收入,地方在收益分配上進行了探索。

6月3日,四川省財政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調整四川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分享比例的通知》(下稱《通知》),在全國率先建立礦業權出讓收益分享比例與找礦投入掛鉤的激勵機制,一改此前省、市、縣採取的收益固定分享比例,將這一比例與基礎階段找礦投入掛鉤,市縣找礦投入越多分享收益越多,從而激勵市縣找礦投入積極性,共同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所謂礦業權出讓收益是國家基於自然資源所有權,依法向礦業權人收取的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礦業權出讓收益包括探礦權出讓收益和採礦權出讓收益。根據資源資源部數據,2022年新立探礦權出讓收益爲126.1億元,新立採礦權出讓收益爲1338.9億元,礦業權出讓收益合計爲1465億元。

礦業權出讓收益爲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照4:6的比例分成,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其中地方分成的礦業權出讓收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級之間的分配比例,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目前各地分享比例不一致,但多采取相對固定方式。

近一年來,部分省份再度明確了這一比例。比如,資源大省山西今年發文明確,在地方分享的60%礦業權出讓收益中,省級出讓的,省級、市級、縣級按照8:1:1比例分享,其中:涉及體制型直管縣的,省級、縣級按照8:2比例分享;市縣級出讓的,市級、縣級按照3:7比例分享,其中:涉及體制型直管縣的,市級、縣級按照2:8比例分成。這體現了適度向市縣級傾斜讓利的原則。

資源大省陝西發文明確,礦業權出讓收益爲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我省按照中央40%、省級36%、市級12%、縣級12%的比例分配。

而根據四川相關文件,按照區分一般地區、民族地區、是否爲擴權試點縣設置不同的分享比例。

比如,地方分享的60%部分中,一般地區非擴權試點縣省級分享32.25%、市級5.55%、縣級22.2%;一般地區擴權試點縣省級分享32.25%、縣級27.75%。民族地區非擴權試點縣省級分享12%、市級12%、縣級36%;民族地區擴權試點縣省級分享12%、縣級48%。

然而此次《通知》,四川按照“誰出資、誰受益”原則,設置找礦項目省級全額出資、市縣全額出資、省與市縣各50%出資三種出資方式分享比例,來調動省、市、縣政府投入找礦的積極性。

根據《通知》,省級全額出資。一般地區省級分享35%,市(州)、擴權縣分享25%;民族地區省級分享15%,市(州)、擴權縣分享45%。

省與市縣同比例出資。一般地區省級分享30%,市(州)、擴權縣分享30%;民族地區省級分享10%,市(州)、擴權縣分享50%。

市縣全額出資。一般地區省級分享25%,市(州)、擴權縣分享35%;民族地區省級分享5%,市(州)、擴權縣分享55%。

根據這一新的分享比例,顯然市縣找礦出資越大,分享收益越大。《通知》明確,上述新的收益分析比例在今年7月1日實施。

四川財政廳稱,統籌兼顧維持省、市、縣財力格局基本穩定和財力下沉市縣的政策導向,將礦業權出讓收益的10%作爲激勵空間,並在分享比例上向市縣傾斜。礦業權出讓收益實現時,礦業權對應找礦項目市縣全額出資的,比不出資多分享10%;市縣出資一半的,比不出資多分享5%。

四川財政廳表示,在此機制引導下,市縣找礦投入積極性明顯提升。據初步統計,文件下發後,全省已有11個市縣2024~2025年自願出資1.6億元,用於實施28個戰略找礦項目,迅速改變以往市縣戰略找礦“零投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