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習上癮的3個秘訣,家長照着做,孩子厭學有救了

身爲父母,我們日夜所思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毫無疑問,答案往往圍繞着孩子對學習的疏離與抗拒來轉:

我們似乎難以迴避這些問題,它們都如同沉重的負擔,壓在每位家長的心頭。

很多家長爲此焦慮不安,然而總有一些孩子似乎並無改變之意,對學習提不起任何的興趣,更別提熱愛學習了。

在物質充裕、關愛備至的環境中成長,孩子理應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但爲何總是事與願違?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在孩子“厭學”的表象之下,隱藏着更深層的原因。

01 深入探尋並尊重孩子的獨特興趣與激情

在一場親子交流活動中,某知名教育專家李老師與一位九歲的孩子小宇進行了對話。

小宇興奮地告訴她,他已經預習了下週課堂上要講到的科學實驗內容。

李老師好奇地問:“小宇,你的課餘時間似乎很充裕,是因爲學業任務不重嗎?”

小宇笑着搖頭:“不是啊,我每天還要練習鋼琴,週末還要去參加足球訓練呢。”

李老師略顯驚訝:“這麼多活動,你能應付得過來嗎?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參加的嗎?”

“當然啦,”小宇得意地笑,“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我自己選擇的。”

從孩子的笑容和語氣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些活動的熱愛和享受。

小宇的媽媽也在一旁微笑,她並沒有強迫孩子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就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欣賞着。

這讓我想起了國外一個名叫艾米的女孩。

因爲對星空充滿好奇,年僅八歲的她就開始用望遠鏡觀察星星。

她的父母非常支持,不僅爲她購買了專業的天文望遠鏡,還帶她參加各種天文觀測活動。

隨着艾米對天文的興趣日益濃厚,父母更是爲她報名參加了天文夏令營,讓她有機會與專業人士交流學習。

雖然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充滿挑戰,但艾米始終堅持着。

幾年以後,她不僅在天文競賽中獲獎,還受邀到天文館進行演講。

艾米的成就,當然離不開她的天賦和努力,但更得益於父母的無私支持和鼓勵。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言:

作爲父母,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真正興趣和熱愛所在。

少一些強加干涉,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自由翱翔。

02 賦予孩子成就自己的力量

在《喚醒心中的巨人》一書中提到:

換言之,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能夠成爲真正的自己,發揮他們的潛能。

對於孩子,特別是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壓制他們的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變得消極,甚至選擇反抗。

如果孩子覺得“參加各種課外班,追求高分”只是父母的期望,那麼他們可能會通過“懈怠學習,牴觸課外班”來彰顯自己的獨立意志。

在家長眼中,孩子可能是在逃避學習,但實際上,孩子可能只是在反抗家長的過度干預。

如果家長對此一無所知,那麼情況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

學習壓力增大→家長加強控制→孩子反感牴觸→學習效果下降→家長進一步施壓

這顯然不是我們期望看到的結果。

那麼,作爲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採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在“追求個人成長”這一點上,家長和孩子的目標是一致的,因爲孩子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成長願望。

然而,如果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孩子感受不到愛、認可和尊重,他們就可能通過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此,家長越是強硬地施加壓力,孩子就越可能產生反抗心理。

只有當我們以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重建親子關係時,孩子才更可能聽取我們的建議。

正是這種來自家庭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讓梅西能夠勇往直前,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足球事業中。

所以,作爲家長,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賦予孩子成就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激情,成爲他們想成爲的自己。

03 熱愛探索的孩子,大都是贊出來的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呢?

首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一場自我驅動的探險,而非父母強加於身的任務。

試想一下,倘若你在創作時,旁邊有人不斷指手畫腳,稍有差池便唉聲嘆氣,你的創作靈感和工作激情是否會受到壓制?

孩子亦同此理,當學習被父母的過度“監管”所籠罩,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也就隨之凋零。

再者,深愛孩子,意味着要真正洞察他們的內心,讓親子之間流淌着和諧與理解。

孩子們天生就擁有探索未知的渴望,我們無需刻意培養,只需用愛與關注去滋養,這份渴望便會自然生長。

我們要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無論你的探索結果如何,無論你走向何方,我都將無條件地愛你、相信你、陪伴你。”

同時,我們要做到用心聆聽孩子的每一個疑問,珍視他們的每一次嘗試,陪伴他們踏上每一次新的征程。

最後,作爲父母,我們應以身作則,活出自己的精彩,用自身好的行動去影響孩子。

當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孩子便會從中汲取力量,去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的道路。

想象一下,當我們的孩子面對未知學習領域,沒有畏懼,沒有退縮,而是滿懷熱情地去探索、去實踐。

我們是否會爲他們的勇氣與堅持感到自豪?

而這正是我們自身對生活的熱愛與不懈追求,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結語

或許,有些家長會疑惑,即便我如此做了,孩子仍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那又該怎麼辦?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言:

“學習不僅是爲了應對考試的知識積累,更廣泛地說,它是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探索與認知。將人生視爲一場無休止的競賽,其實是一種誤解,它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品味生活的能力。”

孔子云:過猶不及。

任何事物都有其極限,教育亦是如此。若我們過於強求,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人生不是一條固定的跑道。

當一個孩子得到了充足的愛意、關懷與尊重時,他內心的力量便會自然流淌,從內而外散發出自信與光彩。

這樣的孩子,又怎會不熱愛學習,不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呢?

當孩子的心靈被愛意填滿時,他們所展現出的將是愉悅、自信與堅定。

讓我們引導孩子發現內心的熱愛,讓“我必須學”轉變爲“我想要學”。

讓這份熱愛成爲他們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