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讓更多農民放心種糧

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三部門印發《關於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的通知》,這兩類保險試點擴面提標,將逐步覆蓋到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全部產糧大縣。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稻穀小麥玉米這三大糧食作物是我們國家的主要農作物,也是老百姓飯碗裡的主要糧食品種。只有爲更多農戶消除種糧的後顧之憂,全面提高種糧積極性,我們才能端穩飯碗,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此次針對三大主糧農業保險政策的擴面提標,從目標、框架細節,處處凸顯了我國農業保險服務農戶的高質量

高質量體現在以農民利益爲先,讓更多農戶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

保障水平高。此次擴面的兩個險種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了傳統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極大地穩定了投保農戶種糧收入預期。

責任範圍廣。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保險責任範圍設置相當廣泛,基本解決了農民種糧的後顧之憂。

覆蓋羣體廣。此次擴大政策實施範圍,契合了新型經營主體風險保障需求,將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都納入了保障範圍,惠及全體農戶。

更值得一提的亮點是保費讓利多。保費收得高,農民不願買,因此一直以來,財政部要求農業保險業務要堅持“保本微利原則。此次政策規定,承保機構經營成本的綜合費用率不得高於20%,也就是說,要把更多的資金用來向農戶支付賠款。根據財政部介紹,從近幾年看,農業保險的綜合費用率實際是23%左右。按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的保費規模815億元測算,綜合費率每下降1個點,就相當於向農戶讓利8億元。

高質量體現在資金使用精準高效,讓有限的資金撬動更大的效用

農業“靠天吃飯”,農業保險的保險費率不能太高,但出險概率較高,如果沒有中央財政的支持很難持續。這些年,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推動我國成爲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財政資金髮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槓桿效應明顯。2020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285.39億元,爲1.89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同時,與普遍性地發救災款不同,農業保險有的放矢,誰受災,賠付誰,防止了吃大鍋飯,讓資金分配更精準更公平

此外,農業保險還能與農村信貸一起,發揮協同效應。農戶投保後,信用等級提高了,貸款更容易,用於農業保險的資金不僅有效提升了農戶抵禦風險的能力,還緩解了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實現了“1+1>2”的效果。

可以說,我國農業保險工作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但客觀來說,仍然存在不少短板。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雖然全球最大,但農業保險政策的覆蓋面仍相對較低,保險服務支撐系統特別是數據信息支撐能力還不夠,承保機構服務基層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現代農業越發展,規模化程度越高,金融保險越重要。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業保險的基礎設施建設、暢通農業保險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更多農業保險政策、更多提質增效的創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