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風油精”“咳喘靈”等數千藥名消失將會怎樣?

小兒咳喘靈、強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這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將改頭換面。國家食藥監總局1月11日公開徵求對中成藥命名新規意見,要求以電子郵件形式發至總局指定郵箱,2月15日正式截止。

新華視點記者檢索發現,按照新規意見,數千個藥品或將需要改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表示,該項工作開展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嚴格規範。對已上市中成藥中,名稱中存在誇大療效、含迷信和低俗不雅用語的,要求企業重新命名。二是分類實施。對已上市產品和新申報產品予以區分。對已上市中藥,擬區分屬誇大、暗示療效還是屬於命名不規範,對不規範問題將循序漸進予以處理。三是合理過渡。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產品更名後採取適當的過渡措施。

改名涉多家藥企和品牌,將產生新註冊成本

《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提出,中成藥命名應避免採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採用誇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或“御製”“秘製”等溢美之詞。此外,中成藥一般不應採用人名地名企業名稱命名,不應採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語。

對於市場上已有的中成藥,意見稿提出,該指導原則不僅適用於中藥新藥的命名,也適用於規範原有中成藥的不規範命名。對於沿用已久的藥名,如必須改動,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爲過渡。

老藥涉及面有多廣?在食藥監總局藥品數據庫國產藥品一欄中,記者輸入部分涉及更改的關鍵詞,可檢索到數千個藥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靈”字的藥品就有2000多個。多家上市藥企的藥品或涉及改名,包括同仁堂、貴州百靈、中新藥業、華潤三九、天目藥業、神威藥業等。

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總監李勁表示,如果命名不能用地名,雲南白藥系列的7個劑型、7個產品都將受到影響。除含“雲南白藥”4個字的劑型和產品外,雲南白藥系列可能涉及改名的藥品品種還包括:複方牛黃消炎膠囊蒲地藍消炎片、消炎止咳片、蓮芝消炎片、消炎退熱顆粒、消炎鎮痛膏(以上均含“消炎”二字)、小兒寶泰康顆粒、百寶丹、更年靈膠囊、消渴靈片(以上含“寶”“靈”字眼)等。

李勁認爲,如果按照目前的意見稿實施,許多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將受到較大影響。“假如雲南白藥需要改名,那麼雲南白藥115年樹立起來的品牌、聲譽、公衆認知或將坍塌,預估損失將超過100億元。”

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立家說:“改名意味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籤通通需要變更,生產包裝成本姑且可以計算、承受,但對於老字號品牌而言,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非常大,還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進行二次市場培育,讓消費者知道更名後的產品就是原來用慣了的老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藥企來說,更名後需要到當地食藥監局重新註冊,對於更名量大的企業而言,註冊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各地收費價格不一樣,少數省份不收費,大部分省份都是收費的。在北京一個產品就要交6600元。”該人士說,他所在的企業有35個產品或將涉及改名,光註冊費就得23萬餘元。

改名爲治理“名不驚人不罷休”亂象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主管部門就已提出對中成藥命名進行規範。1997年,由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明確提出了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診斷藥品的命名原則。

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稿的命名新規正是依據通用名稱中提出的各項原則。

付立家認爲,對中成藥命名進行規範是必要的,“這是歷史形成的問題。過去很多藥名都是地方批准的,沒有統一命名的規則。此外,不少中藥雖然是一個名字,但實際上不是一個方子。”

尤其是近年來,百姓對藥品、保健藥品需求日趨旺盛,打着保健品旗號的中成藥誇大式命名亂象頻出。業內人士介紹,個別藥企生產的中成藥品質良莠不齊,卻在命名上“名不驚人不罷休”,隨意吹噓療效,導致很多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規範中成藥命名勢在必行。

專家呼籲中藥命名應兼顧文化傳承與監管

對於現有中藥必須全部改名,不少消費者表示很難理解。昆明市一小學教師劉悅說:“像雲南白藥氣霧劑馬應龍痔瘡膏風油精都是家裡常備藥,老百姓都認這些牌子,如果一夜之間這些名字都不存在了,會覺得很不適應。”

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王英告訴記者,協會已於近日召開座談會,組織會員企業認真討論,將意見集中報送食藥監總局。

李勁認爲,一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老品牌是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優秀代表和象徵,具有世界影響力,需要區別對待。比如美國《巴倫週刊》就把雲南白藥列爲了“美國人必須知道的10箇中國品牌”,雲南白藥一旦更名,其代表中國的品牌形象將無從談起。

“不能用西醫西藥的思維來管理中醫中藥,在命名上尤其如此。”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說,中國傳統中藥在命名時往往要把發明人、生產地、君藥的名稱等因素都考慮在內,如“季德勝蛇藥”“馬應龍痔瘡膏”“趙南山肚痛丸”等,這是對發明人貢獻的一種認可。

此外,中醫藥講究“地道性”,地名是最好的體現。“比如雲南白藥,不是全國只有雲南有白藥,而是隻有云南白藥的藥效最好。”陳其廣說,如果人名、地名都不能作爲藥名的話,中藥就會徹底喪失傳統文化底蘊

雲南省衛計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鄭進認爲,中成藥的名稱需要規範,但也要尊重老字號老品牌。“規範管理藥物名字確實能夠減少誇大療效藥品對消費者的誤導,但對於少數具有歷史淵源的、約定俗成的、老百姓認可的、有口碑有市場的老藥不宜一刀切。”鄭進建議,可視情況分類管理,對於沒有歷史淵源的新藥可按新的命名辦法約束,對於老字號品牌的藥名,則不應強行更名。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毛偉豪、嶽冉冉、王思北

(原標題:如果“風油精”“咳喘靈”等數千藥名消失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