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一部愛情戲 讓滾石唱片翻身收視王

滾石唱片總經理 段鍾潭。(圖/商業週刊攝影賴建宏

文/單小懿

由滾石唱片出資7千萬元的週六偶像劇《滾石愛情故事》,已累計超過百萬的影片觀看人次

《滾石愛情故事》能吸引12位一線導演、11位編劇,合計60座金鐘獎功力的加持,主要源自於滾石唱片的魅力

在1980、90年代,滾石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年營收最高超過新臺幣50億元。後因實體唱片產業崩盤,加上外商唱片公司搶進臺灣,最慘的2004、05年曾負債超過15億。

2009年以後,滾石唱片先後策畫52場縱貫線演唱會和滾石30演唱會,門票收入超過新臺幣50億元,現在再加上《滾石愛情故事》的收視人氣,花10年終於清償所有債務

但,轉型成功了嗎?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說,「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做出好的內容。所以沒有轉型這種說法。」

35年間,滾石唱片歷經大起大落,現在清償15億債務,但公司規模縮水到1/10,也稱不上轉型。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大起大落35年擴張太快,管理制度跟不上

第一課價值比價格更重要。段家兄弟念茲在茲的「做出好內容」,究竟什麼是「好」?曾任滾石唱片策略長、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解釋,滾石與其他唱片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滾石重視音樂、歌手跟時代的扣合,能被傳唱纔是好音樂。

嬰兒潮世代的段鍾沂和段鍾潭,深受60年代嬉皮文化和自由反戰文化影響,對音樂有異於常人熱情嗅覺。1980年兩人拋下穩定工作,與其他四人籌資150萬元成立滾石唱片。

熱情之外,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對歌曲有敏銳的嗅覺,連陌生的異國曲調都能挑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加上他給創作者很大空間,吸引當時最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包括李宗盛羅大佑小蟲三大華語歌曲教父,加入滾石。

好的創作氛圍讓滾石盡收人才,在90年代急速擴大到亞洲成爲跨國公司,但制度跟不上組織發展。

2000年後產業結構變遷,實體唱片銷量下滑,段家兄弟看到網路數位音樂趨勢,便開始找實體唱片外的出路,但最終多數賠錢收場

但也因段氏兄弟堅持好內容,2萬多首歌讓滾石在過去10年財務危機中得以因應,段鍾沂坦言這也是滾石35年來的信念:好的內容會產生新價值,爛東西就不值錢

外資開價60億也不賣什麼都沒了,只剩音樂魂

第二課:不忘初衷。2000年以後,滾石進入最辛苦也最精彩的10年。

2004年,滾石唱片爆發財務危機,實際上從92、93年以來,一直有外資打算收購滾石唱片,最高曾經開價到2億美元(約合新臺幣60億元)。

段鍾沂回憶,即便在最苦的時候有人來談收購,都沒答應,「滾石不是我跟我弟弟打造出來的,而是一羣非常優秀的歌手、製作人和員工聯手打造的。滾石變成一個象徵,我們只想撐下去。」

如果重來一次:向外找合作,不單打獨鬥

第三課:擺脫英雄主義。實際上,滾石也已調整做法。2007年起,滾石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百度合作免費音樂線上收聽,可參與廣告分潤;2014年在廣州投資的演唱平臺「中央車站」,去年與樂視電視合作線上直播等。

滾石唱片無論起落一直懷抱着初衷,知道自己存活的理由,凸顯出它的生命態度,而生命態度的價值,經常是超越成敗的。

【 更多報導

49歲被裁員、2個孩子要養、想當小七店員沒人要...臺灣「中年失業」的悲慘世界

同樣300萬,拿去買房和買股哪個賺更多?十年後的結果讓人驚呆了

私立大學畢業、英文不太好》25歲行政助理,用5年做這些事升上外商總經理

去Costco別錯過!2016春季酒類推薦,這四款連達人也搶着囤貨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紗窗擋不住,不想滿腳紅豆冰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