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國家級保證恢復房地產信心
旺報社評
大陸房地產市場問題嚴峻,兩年多來,多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爆發財務問題,買家與投資人對房市失去信心,不再認爲是安全的投資,大舉出脫房地產,進一步拖累並壓垮大陸房市,連帶衝擊股市與經濟表現,政府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但危機顯然尚未觸底。
房市供需 信心危機
2023年大陸房市持續下探,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房屋銷售金額分別減少9.6%、6.5%。就單月數據觀察,12月房屋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減17.1%、全國房產景氣指數93.36,創8年新低,且連續兩年處於不景氣狀態(指數100以下),不容輕忽。
房地產市場問題嚴重,在於供需兩端均出現信心危機。市場供給端的開發商與建商不時傳出債務違約與破產倒閉的消息,加上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加深銀行貸放與市場投資人的疑慮,使得習慣負債經營模式的房地產業者(不管是大型或中小型),難再從市場取得資金,無法擴大投入並維持營運。
根據日本野村證券統計,大陸仍有近2000萬套待完工的預售房,預估至少還需投入至少3兆元人民幣,方能完工並交屋。市場信心匱乏下,籌得如此鉅額資金,無異緣木求魚,很大機率會成爲爛尾樓。資金困境削弱供給端信心,房地產問題嚴重性更爲突顯。
需求端的消費者信心,隨着知名房地產公司接連爆雷,加上對房市前景感到悲觀而消散,買家望而卻步,市場買氣退潮。已購入房屋的人爲避免利息負擔加重,選擇提前償還房貸,去年甚至出現排隊還房貸奇景。這種類似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sheet recession)的提前償還房貸舉動,加劇大陸房地產困境。
大陸人行發佈「2023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報告」,2023年底大陸個人房屋貸款餘額38.17兆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年減1.6%,是自2005年有此數據以來的首度衰退。這個數字在2021年之前,幾乎都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2022年處於疫情嚴格封控,2023年竟然出現負成長,確實不尋常。大陸房市需求端信心喪失,對房市與經濟表現的壓抑非常明顯。
問題資產 政府救助
大陸房地產與經濟之間的關係有多緊密?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與在IMF任職的大陸經濟學家楊元辰曾經共同估算,房地產和建築業在大陸經濟活動中佔比將近30%,遠高於歐美國家的15%~20%,韓國也不過大陸的二分之一,顯示房地產對大陸經濟的影響,很難有單一產業可以類比。這也代表大陸房市一旦衰退,經濟增長必跟着放緩。
有鑑於此,大陸衝刺經濟的當下,須正視房地產信心恢復問題,需針對供給端與需求端,雙管齊下重振市場信心。房市供需兩端出現信心問題,追本溯源跟政府先前一系列打房措施脫離不了干係。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是人爲因素造成房地產危機,解決問題也需要政府出面,端出更具說服力與保證力的政策,一肩扛起阻止房市下滑的責任,方有機會順利化解信心危機。
實際做法上,可比照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美國政府積極介入,推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TARP),用7000億美元資金額度,購買和擔保金融機構問題資產,以救助陷入破產邊緣的金融機構,恢復金融市場穩定。這項用空間換取時間,恢復並穩定房市信心的計劃,事後證明有效。
就體制面而言,大陸單一政黨領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更有本錢貫徹國家意志,差別只在於要不要。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這絕非鼓吹大陸走回頭路,重新吹起房市泡沫,而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一旦市場信心恢復,緊急措施該退場就退場。該怎麼做,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