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10億Vs.10億:小米華爲“對對碰”
有些人天然屬於“一生之敵”,有些只是“一時之敵”。
於小米集團(01810)創始人雷軍而言,餘承東可能屬於前者,董明珠可能屬於後者。
餘承東是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董明珠是格力電器(000651)董事長。他與他的“戰場相逢”,或許沒有“雷布斯”與她的相逢早;但從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他與他的“對撼”或許還只是剛剛拉開大幕。
十年多前的2013年12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雷軍與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展開激辯,並設下10億元的天價“賭約”。雷軍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雷軍希望董明珠能賠償自己一元錢。董明珠則霸氣迴應稱,如果格力被小米超過,自己願意賠10億元。
彼時,雷軍創立小米剛剛四年多。即便通過“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秘訣,小米快速在智能手機市場搶下了一席之地,2013年實現了316億元銷售額、淨利潤3.47億元,但一貫溫文爾雅的工程師風格,很難想象這會是雷軍主動發起的“賭約”。
對浸淫家電市場二十多年的“空調女王”董明珠而言,格力電器2013年營收1186億元、淨利潤108.7億元,正義感強、做派強勢且一手主掌格力營銷,董明珠當然有足夠的底氣迴應雷軍的“挑釁”。
當然,董明珠可能並不完全清楚雷軍的底牌。小米2014年1月“小米全民年會”發佈的數據中,MIUI用戶達3300萬,可能最易被外界所忽視,而這則很可能是互聯網從業人士——雷軍最看重的潛在“大殺器”。
與處於聚光燈下的董明珠和雷軍不同,百度百科顯示,餘承東自2010年下半年從華爲無線產品線調至終端業務,彼時華爲終端業務正傾力實現三個轉變:從傳統B2B業務模式轉向B2C模式、從OBM白牌轉向華爲自身品牌、從低端產品擴展到中高端領域。2012年,餘承東接手華爲終端業務,捨棄給運營商做貼牌手機,堅持華爲自主品牌,並在2013年實現終端業務營收約90億美元。
顯然,彼時的餘承東距離“餘大嘴”、“遙遙領先”還非常遙遠。雷軍、董明珠和餘承東也很難想到,若干年後,他們三人都會涉足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業務。
5年後的財報數據顯示,小米2018年實現營收1749.1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85.55億元;而格力電器2018年營收1981.2億元、淨利潤262.02億元。五年之約以董明珠勝出告一段落。
2020年4月,雷軍和董明珠在央視《新聞1+1》直播受訪時,雷軍喊話再“賭”五年,董明珠這次並未“接招”。同年8月,雷軍公開演講時提及與董明珠的“賭約”稱,“五年內的賭注輸了,但是第六年我們贏了。後來很後悔,爲什麼要和董大姐打賭。現在反思是因爲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信。格力是一家非常優秀的老牌製造企業。”
小米與格力的“恩怨”就此揭過。雖然格力電器2015年3月推出手機、小米2019年12月正式推出小米互聯網空調,雙方各自進入對方的主營,但格力手機未能出圈,小米空調則攜小米AIOT生態快速上量,但整體而言,雷軍和董明珠的注意力都已主要不在對方身上,而是各自瞄準了更大賽道——新能源車。
這次,雷軍與董明珠的選擇又有所不同。
小米造車推進路徑是“廣積糧,緩稱王”。華泰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至2024年,小米汽車高密度佈局智能汽車產業鏈,打通了機械、可移動終端以及小米生態等三層能力,形成了其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2021年3月,小米汽車官宣開啓造車;同年8月收購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增加智駕感知、定位、規劃、控制等方面的研發能力;9月成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在2021年之後,小米高頻投資智能駕駛零部件和三電領域的多家初創企業,把握整車製造的核心技術。2023財報電話上,盧偉冰表示小米汽車研發團隊已接近3000人。
2024年3月,小米SU7發佈,小米汽車一炮而紅。2014年11月,已達成10萬輛交付,且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高達17.1%,與特斯拉(TSLA)三季度汽車業務毛利率(剔除碳積分影響)完全一致,也逼近了理想汽車(02015)的20.9%,成爲業內頂流。
格力通過收購銀隆新能源造車則“一波三折”,坐失良機。
早在2016年4月,董明珠便積極推動格力電器對銀隆新能源的收購。隨後,因配套募集資金議案未通過股東大會,格力電器調整了收購方案,但最終調整後的方案又未獲珠海銀隆股東大會的審議通過,收購失敗。
2016年12月,董明珠拉上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等圈內大佬,促成萬達集團等四家企業及董明珠個人共同向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股權。此後,董明珠繼續增資,最終以17.46%的持股比例,成爲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董明珠多次表達自己對新能源產業的看好。董明珠表示,銀隆汽車具有安全、耐高溫、耐低溫、壽命長、充電快等特點,“只要用銀隆汽車,十年不用換電池,壞了我給你換”。而“不差錢”的銀隆新能源動作頻頻,僅用了八個月時間,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七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併發布了SUV電動汽車等產品。
然而,隨着國家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退出,2018年起銀隆新能源風波頻頻,“變臉”不斷:拖欠供應商貨款、多個園區項目被曝停工、生產停滯,南京銀隆產業園也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當年11月中旬,銀隆新能源官方還發布公開信“自曝家醜”,指控創始股東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銀隆新能源前董事長魏銀倉、前總裁孫國華和董明珠之間陷入訴訟戰;孫國華公開對媒體表示,銀隆所有的經營事務都是格力電器方面在操盤,董明珠纔是實控人。
五年蹉跎。2021年8月31日,格力電器終以18.28億元拍下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與此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格力電器行使。
但格力電器2022年財報顯示,格力鈦新能源(銀隆新能源更名而來)2022年營收25.87億元、淨虧損高達19.05億元;2023年格力電器財報則未再單獨列出格力鈦新能源營收。
這期間,與雷軍的“順”、董明珠的“逆”相比,餘承東和華爲則堪稱“悲壯”。
2018年12月初,華爲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扣留。美國對華爲的制裁正式拉開大幕。2019年5月19日,谷歌將華爲手機從安卓升級列表中刪去;同年7月16日,美國兩黨參議員組織推出了5G立法,該立法將使華爲列入黑名單;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佈禁止華爲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製造半導體芯片。
華爲不得不於2020年11月正式發表聲明將出售子公司——榮耀品牌,尋求“過冬”。
缺“芯”少“系統”,餘承東和華爲手機從2019年巔峰的2.4億臺銷量驟降,2020年下滑至1.89億臺,2022年僅有3000萬臺。
但就是在“貓冬”的日子裡,華爲“造車”也被提上日程。
從2013年開始探索汽車業務,到2019年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華爲車BU),並在2020年發佈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隨後推出了極狐阿爾法S等車型,華爲通過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解決方案,與多家車企合作,進軍新能源車賽道。
2020年11月,華爲創始人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將車BU從ICT管理委員會劃分到消費者BG。2021年5月,華爲消費者BG CEO餘承東擔任車BU的CEO。就此,餘承東不僅實現了對智能手機和新能源車的“統領”,更通過華爲智選車模式,帶領華爲車BU一路狂飆。
與垂直零部件供應、HI(Huawei Inside)模式爲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同,華爲智選模式由華爲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環節。
2021年11月,極狐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推出,該車是首款搭載華爲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的高端純電量產轎車、首款搭載華爲 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同年12月,華爲與賽力斯合作推出了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併發布了首款車型SF5和問界M512。
在問界上,餘承東希望開創華爲做生態品牌,華爲與生態夥伴共同打造生態聯盟,將智選車體驗打造到極致的嶄新商業模式。各不同模式、不同品牌的車企銷量也證明,以各“界”爲代表的華爲智選模式,也確實最能發揮華爲從系統到解決方案到銷售渠道全生態整合的威力。
小米也是一樣。
作爲小米旗下基於Android系統深度優化、定製、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MIUI是雷軍發佈的首個產品。從2010年8月16日首個內測版發佈,到2023年10月雷軍宣佈MIUI系統被小米澎湃OS所取代,該系統全球用戶高達6.23億。沒有它,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就失去了“靈魂”。
2024年10月底,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定價81.49萬元起售的小米SU7 Ultra量產版或許最吸睛,但小米表示,具備“多設備統一融合”的操作系統澎湃OS1,是打通“人車家全生態”的重要基建;而基於澎湃OS1的強大架構,AI全面賦能的小米澎湃OS2是小米邁向AIOS的第一步,也是小米“AI全生態”的新起點。
企查查App更顯示,近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超級小愛主動智能”“小米賽道”“賽道大師”“AIOS”等商標,商標狀態均爲等待實質審查。顯然,在“AI全生態”上,小米是認真的。
聯繫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稱12月底將正式發佈小米大模型的全場景智能駕駛,不難發現,也許操作系統、芯片等的全棧佈局起步沒有華爲早,但小米的垂直整合理念,無論生態投資,還是全棧自研,亦或工廠、渠道,兩者的正面碰撞已避無可避。
而繼10月22日發佈原生鴻蒙系統HarmonyOS NEXT 5.0後,11月26日,華爲將發佈其Mate70、新旗艦平板等重磅之作。爲了這一天,華爲甚至將原定於廣州車展期間發佈的百萬元級尊界押後至此,餘承東與雷軍的選擇,再次英雄所見略同。
不妨以一組數字期待兩者的對撼和碰撞。
截至10月底,小米澎湃OS的跨端智聯技術已經連接了全球超過10億臺設備;而10月22日餘承東宣佈華爲鴻蒙連接的設備臺數,同樣是已超10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請聯繫我們:newsroom@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