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釣運的統獨之戰──保釣大將林孝信(六)

民國六十年保釣運動。臺大學生示威大遊行,抗議美國將屬於中華民國的釣魚臺給日本。(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保釣後來發展的結果,一個是漸漸跟留學生脫節,也是有點被孤立起來,如果用左派的語言講,就是「沒有走羣衆路線」;另一是當時統獨的矛盾也漸漸升高,因爲很多人認爲保釣運動後來發展成統一運動,尤其東岸紐約的一些人就開始統一運動,好像保釣運動的新一階段就是統一運動。

那這種狀況下,他們跟「臺獨」就是對立的,但是後來臺獨聲勢越來越高漲,反而統一的力量越來越小,所以他們就覺得還是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要繼續關心臺灣。因此他們在1975年左右,就辦了在紐約的《臺聲》,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花俊雄。花俊雄也有參加保釣運動,當時在Pittsburgh(匹茲堡)。但是他們關心臺灣的方式跟我們中西部不太一樣,我們是很積極地去支持臺灣的運動,他們還是以對外宣傳爲主。

到了1983年左右,大陸當時的對臺政策就有些改變,要走和平、和談的方法,當時的口號是「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就在北京成立一個團體叫做「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臺聯會」,《臺聲》是他們出的刊物。當時他們就是說要聽臺灣人民的意見,裡面有些人也是保釣之後過去中國的,就建議說來到美國可以來找我。後來他們知道我們有夏令營,他們也有來參加。

「臺獨」基本上可說是到了戰後,當時美國看到共產黨力量強大起來,害怕整個中國被毛澤東拿去,在那種狀況下,他們希望維持臺灣不受共產黨控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一些日本的極右分子也不甘心臺灣又被中國拿回去,他們希望至少把臺灣弄成獨立的局面,所以是在這種背景下才出現臺獨。

臺獨剛開始的時候力量也是很小,後來到了60年代末期,或七十年代初期纔開始盛行,那時發生幾個大事件,一是彭明敏逃到海外去(1970年1月),另一是黃文雄及鄭自才暗殺蔣經國(1970年4月24日)。還有臺獨本來在日本出了一些刊物,但是因爲日本的臺灣留學生比較少,所以後來刊物就發行到美國去,美國的留學生中,很多人的背景是所謂的地主,在土改時期對國民黨很不滿的,這些人的子弟後來就很容易傾向臺獨。臺獨大概就是由這幾股力量集結起來的。

釣運初期,臺獨的力量還不是很大,臺獨裡面當然有不同的人,但是那時候大部分的臺灣人,有很大的比例都有參加保釣運動。我相都還不是很大。他們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力量沒有很大,多數人還不是一定要臺獨,還沒有到這個程度。到海外的臺灣人,開始的時候,臺獨傾向也不一定有,但是他們對臺灣會關心,有鄉土感情。當時如果是立場比較明顯、很清楚的臺獨人士,他們沒有參加釣運。但當時這種人數不是很多,總之那時候臺獨力量還不是很大。

開始的時候,像我們參加保釣都是從臺灣來的,一開始也都沒有受到國民黨的號召或什麼,所以他們開始的時候,甚至以爲(釣運)是國民黨策動的,要反對日本。但臺獨從開始到今天爲止,基本上有很大的比例都是親日的。包括前幾年,我們會再搞第二次保釣,就是李登輝認爲「釣魚臺是日本的」。李登輝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臺獨。

臺獨有些人就是這樣,因爲他們依靠日本,他們就認爲釣魚臺是屬於日本,他們根本不敢得罪日本,他們比國民黨更不敢得罪日本。臺獨《臺灣民報》指稱臺灣對尖閣羣島不斷侵犯,系蔣政權和美國政府利益相關的結果。此聲明可看出彼時臺獨團體對釣魚臺的看法之一。

海外運動中有一些人,像葉芸芸對於保釣走向統運,基本上也不是那麼地認同。因爲保釣到後期,基本上都是以外省人爲主,開始的時候沒有這個現象,但是到後來,他們比較從保釣轉到統運的時候,很多臺灣人就退出了。

那時候臺獨的聲望就一直強化,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接受臺獨的論述,還是有部分的人不認同臺獨,但是他們也不認同統運,其中就包括葉芸芸他們。葉芸芸他們可以說其實根本不是臺獨,他們整體的傾向大概還是比較接受跟中國終究要統一,如果說就統獨的立場來講。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

本文節選自《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作者:李雅明、謝小芩、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時報出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