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綠委違逆民意 阻礙國會改革(陳冠安)
圖爲立法院第11屆立委宣讀誓詞。(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8年完全執政,立法院幾乎成爲護航與背書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只要府院黨一聲令下,民意代表就瞬間變成黨意代表,自我閹割立法監督權,與行政權同流合污,甚至幫着政府和民意對幹。少數敢爲人民挺身而出的綠委,也陷於黨內撻伐與黨紀機器,如林淑芬,最終選擇默不作聲。
臺灣民主化近30年,走向的結果並不是民意愈加彰顯,反而是行政權挾着民主之名,愈加不尊重民意機關。任期保障成爲執政黨與行政首長濫權的制度工具。選舉一到,喊着人民爲主,選舉一過,就想主導人民。
從國會起家,最擅長用立法權、議事規則來監督行政權、制衡執政黨,在臺灣民主化歷史上扮演推進立法權完善運作的民進黨,最終在完全執政8年後,搖身一變成爲立法權的劊子手、成爲臺灣憲政運作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最大的差異,不在於行政權運作,而在於立法權運作。唯有妥善運作的立法權、唯有更多的監督制衡,民主國家才能更民主。讓民主國家能更民主的,從來就是立法權,而不是行政權。
然而相當諷刺的是,如今面對民意多數、國會多數的在野黨試圖推進國會改革,讓立法權更能監督民進黨時,從國會起家,當年站在國會殿堂高喊要強化立委職權、強力監督政府,甚至主張要廢除《中華民國憲法》,重新訂立「臺灣國憲法」的民進黨,如今卻喊着國會改革是違憲亂政,柯建銘甚至搬出蔣介石來,說蔣介石也不敢如此亂搞。
蔣介石推行戒嚴和動員戡亂,極大限縮立法監督制衡的作法,正是民進黨從黨外到創黨之後屢屢批評的歷史。如今卻變成民進黨用以反改革的藉口,看在當年創黨、反蔣的民進黨人眼裡,不知會作何感想。更荒謬的是,用不着拿1980至1990年代的民進黨人來對比,2024的民進黨,在2016年的民進黨人眼裡,也是相當叛經離道。
2016年民進黨黨團、柯建銘、吳秉叡、李俊俋、陳亭妃曾推出國會改革法案,要求強化國會聽證調查權,無正當理由拒絕、拖延、隱匿資料,或是列席證言、虛僞陳述,可以罰鍰,甚至送檢察機關爲刑事追訴。然後2024年的民進黨,不只說立法機關罰緩行政機關是違憲亂政,主張的版本,甚至改成移送給由行政權掌握人事提名的監察院來糾正。行政院也不用提供立法院要求的資料,而只需要提供「參考文件」。
過去馬英九執政,人民可以佔領立法院、衝進行政院無罪,喊着公民不服從,現在蔡英文執政,人民只能隔着高牆、鐵絲、拒馬,拜託政府聽聽公民的心聲。憲政機制,馬政府與蔡政府無異,但憲政運作,馬蔡之間卻相去甚遠。民主國家不能祈禱每位掌權者都會充分尊重民意,透過制度,才能確保人民的自由權受到充分保障。落實國會改革,才能民主進步。(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