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外交留名卻留後患(崔慈悌)

蔡英文總統傳出3月底至4月初將出訪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回程過境美國時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蔡英文積極要在外交上「留名」,但這對臺灣好嗎?(圖/本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傳出3月底至4月初將出訪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回程過境美國時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於此同時,與中共有邦交的密克羅尼西亞也傳出擬與我國建交,以換取豐厚的金援。看得出蔡英文在卸任前,積極要在外交上「留名」,但這對臺灣究竟是利還是弊?

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後,一改之前馬英九執政時期「親美友陸」的兩岸及臺美外交策略,轉爲「聯美製陸」。由於正逢美國與大陸貿易戰,加上美中強權爭霸以及俄烏戰爭爆發,美方防堵大陸軍事擴張,全力與周邊國家結盟,與蔡政府一拍即合。

爲了聯美,蔡政府對美方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臺美貿易之前最大的難題是萊豬與萊牛開放進口,這種攸關農民權益與民衆健康的重大議題,歷來都是各國與美國政府貿易談判的攻防重點,也都會引來內部強烈抗爭,但蔡政府連談判桌都沒上,就主動幫忙美國化解內部爭議,逕自宣佈開放。

蔡英文總統任內,臺美往來確實較過去更爲頻繁,不僅2020年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成爲1979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美國參議員也相繼來臺,就連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卸任前都在去年來訪。

這些往來對臺灣確實帶來一些實質的好處,2021年5月臺灣疫情大爆發時,美國就捐了最迫切需要的疫苗給臺灣,不過,根據阿札爾之前的說法,這些疫苗是在優先滿足美國需求後,再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美方在捐贈時也強調,這批疫苗是臺灣與14國及太平洋島嶼一起共享。

臺美往來更多的是對美方的利益,包括頻繁宣佈對臺軍售,還有與臺灣共構「民主晶片」供應鏈,以及一批批美國參議員來臺推銷的波音飛機等各種商品,除了國防部對部分軍售有意見之外,蔡政府幾乎照單全收。

美方賺足了裡子,蔡政府贏了面子卻付出不少代價,共軍機艦這兩年來頻繁侵擾臺灣周邊海空,讓我海空軍疲於奔命;臺積電赴美設廠,一併帶進在臺灣的先進製程;華航也採購了大量的波音飛機。

這次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可預期除了會晤麥卡錫之外,接待規格也將突破過往,並且爲下半年蔡英文更進一步突破美國對臺外交限制預作鋪陳,卸任前確實有可能讓臺美外交譜上新的一頁。蔡英文任內已斷了8個邦交國,也有可能在卸任前,對外增加一個密克羅尼西亞邦交國。

不過,這些「外交突破」對臺灣所能帶來的好處還未可知,傷害卻很明顯,可預期臺海「兵兇戰危」情勢會更加劇,兩岸金援外交也將不斷加碼。蔡英文或許真能在外交史上「留名」,卻也將爲接任者留下無窮的後患。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