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退市顯威 建車B預定“首班車”

證券時報記者 王軍 胡華雄

自4月12日新“國九條”和退市系列監管政策亮相以來,A股市場優勝劣汰在加速,退市力度不斷升級。

目前,建車B已因公司收盤總市值連續低於3億元,提前鎖定了退市。值得注意的是,該股也將成爲市場中首隻因市值原因而退市的股票。此外,*ST美訊、*ST深天、匯麗B、寧通信B等公司也曾發佈過類似風險警示,市值退市警鐘陸續敲響。

“觸發市值退市並非市值本身問題,更多的是因爲公司經營不善,或行業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劣跡斑斑,最終被投資者用腳投票,實現資本市場的出清。‘新國九條’大幅提高了退市的標準,一些存在違法違規現象或是財務數據不達標的企業可能在後續幾年難以維持上市地位。”多位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市值退市風暴來襲

近日,建車B多次發佈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在交易所僅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市值均低於3億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交易。

截至6月12日收盤,建車B已連續18個交易日的收盤市值低於3億元,即使後續公司股價接連漲停,該公司總市值也無法達到3億元以上,退市已是“板上釘釘”,成爲“首班車”。

2020年底出臺的退市新規新增了“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的市值退市指標,但隨後幾年交易類退市公司主要以“面值退市”爲主,未有公司觸及市值退市指標。建車B此番鎖定退市意味着,該股將成爲市場中首隻因市值原因而退市的股票。

目前*ST美訊、*ST深天、匯麗B、寧通信B等公司的境況也適用市值退市標準。

新“國九條”要求“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底,滬深交易所修訂完善相關退市規則,將主板上市公司相關市值指標由3億元提高至5億元,自今年10月30日起施行。

市值退市指標的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市值退市覆蓋範圍。據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剔除已退市或鎖定退市公司,目前有近10家公司股票市值低於5億元,近80家公司股票市值低於10億元。

談及近期市值低於3億元的公司逐漸增多,資深市場人士桂浩明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值退市相關規定以前就有,但以前股市相對比較活躍,股價和估值比較高,因而此前市值退市現象基本沒有出現過。另外,相對A股來說,B股估值更低,疊加B股發行量更小的因素,使得B股更容易觸發市值退市。

“大多數情況下,小企業競爭力不如大企業強,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更弱。”同威投資投資經理劉弘表示,市值退市風險增多將會降低投資人對小市值股票的青睞,小市值股票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差,這與成熟市場的發展趨勢相吻合。

打鐵還需自身硬

公司股票被投資者用腳投票,甚至由此觸發交易類退市風險,大多數公司早因業績表現不佳而埋下了“伏筆”。

以市場上首家鎖定“市值退市”的建車B爲例,自2018年以來,公司營業總收入連續6年下滑,2021年至2023年,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2599.90萬元、-3973.31萬元和-6933.13萬元。進入2024年,公司並未改變虧損狀態,一季度營收雖然同比增長42.68%至1.37億元,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然虧損1450.57萬元。

A股市場中觸發市值退市風險的*ST美訊、*ST深天等公司也同樣是因爲業績接連虧損,引起投資者的擔憂。*ST美訊今年一季度營收僅爲387.13萬元,同比減少67.23%;淨利潤爲-1131.40萬元。在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接連大幅下滑,淨利潤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金額超達2.5億元。

*ST深天也是如此,公司一季度營收僅爲0.17億元,淨利潤爲-0.16億元。在2021年至2023年,公司業績接連虧損,累計虧損金額近5億元。

除了業績接連虧損外,不少公司還劣跡斑斑,財務造假、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等違規行爲頻發。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ST美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4月15日晚間,*ST美訊公佈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涉及年報虛假記載及定增欺詐發行,*ST美訊擬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合計2156萬元的罰款。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觸及市值退市指標的公司,往往因基本面堪憂導致市值不斷縮水,最終被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加速清退績差風險公司,推動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

“公司市值退市雖然與宏觀經濟、行業以及證券市場的景氣度有關聯,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自身的經營情況。”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市值退市的增多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結果,短期會造成情緒上的衝擊,但有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於投資者來說,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變化情況成爲迴避風險的首選。公司管理團隊、行業發展前景和財務運行指標等多個方面都需要考量。

加速市場優勝劣汰

近年來,交易類退市制度的威力主要由面值退市來體現,市值並沒有成爲退市的真正“殺器”。但隨着市場的深化發展,殼價值被逐步壓縮,市值退市有可能發揮出相應的威力。

桂浩明認爲,之所以要求股票低於一定市值需要退市,主要是爲了解決股票市值過低導致流動性不佳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難以買進也難以賣出,股票上市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他認爲,如果公司股票長時間處於某個市值標準之下,但仍留在市場當中沒有交易,不能起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既浪費了社會資源,也誤導了市場。

“退市股票增多短期對市場運行形成一定的擾動,但長期看,有利於資本市場正本清源、優勝劣汰。”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

不過,市值退市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可能會對部分傳統經濟企業或股價本身比較低迷的企業帶來影響。例如,B股市場流動性一直存在問題,新“國九條”要求“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無疑加大了部分純B股公司的退市壓力。

“退市只是一個手段,目的是爲了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兩者之間可能會存在矛盾衝突,問題在於如何妥善予以解決。”桂浩明認爲,B股公司面對市值退市風險,可以採取切實的措施加以防範,比如通過回購一定數量的B股,提高公司的估值,如果公司業績比較好,也可以適當增發等。

桂浩明建議,不妨可以此爲鑑,推動B股在制度方面作出新突破。他指出,近20年來B股市場既不擴容,也沒有特別的政策,這種狀況應該說對投資者非常不利,不利於市場的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