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yes or no? 當寶貝說「媽咪~我想養狗狗!」

家中養狗兒好處這樣多

“Pet”這個英文詞在臺灣稱之爲「寵物」,臺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秘書長萬宸禎指出,這樣的中文翻譯,令人以爲動物被疼愛時就會獲得寵愛,但不得寵時就不愛了,還可能被遺棄,其實狗狗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就像是家人一樣的「同伴動物」(Companion Animals)。

當家中多了一個毛小孩,對於孩子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萬宸禎秘書長表示,根據研究指出動物在社會發展、心理髮展、智能發展、身體發展等方面都對於孩子都有着正向的影響。像是牽狗狗去散步、幫狗狗貓咪梳毛…等動作都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孩子在相處中透過注意與狗狗的互動力道,也會感受到自己和狗狗的主體性。

培養責任感

從餵食喝水、排泄物處理、散步活動、洗澡剪毛…等這些照顧狗狗日常生活事情都必須建立在責任感之上,友緣基金會老師楊淑芬指出,當孩子和爸媽一起或是自己照顧狗狗的時候,都是學習責任感以及對於生命負責的態度。其中勝任感對6~12歲的孩子是非常需要的,像是「我敢跟他們在一起」、「我有好好照顧他們的能力」,就會讓孩子對自己將一件事情做好更有信心

訓練同理

狗狗難免有病痛不適,帶狗狗看醫生時,孩子就能夠理解狗狗也是會生病、不舒服的,孩子的同理心發展就會比一般孩子來得更加強烈,對於動物生命的態度與關懷有所幫助。

萬宸禎秘書長指出,有時候孩子拿着石頭丟向動物、以棍子施打動物…等不適當行爲,是因爲不瞭解這些動作將造成動物的痛苦,此時爸媽必須讓孩子知道--動物跟我們一樣也會感覺疼痛,讓孩子對於動物也有同理心。

學習與外界互動

就像與同儕互動一樣,和狗狗相處時,孩子必須考量到使用多大的力道、碰觸方式距離對於狗狗來說是比較舒適的。楊淑芬老師指出,當狗狗開心或厭惡時會用牠們的方式來表達,孩子透過與狗狗的互動可以瞭解:「我這麼做,狗狗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進而學習與外界互動。

減輕焦慮不安感

萬宸禎秘書長提到,依據心理學家Boris Levinson理論,同伴動物能幫助幼兒世界信任陪伴孩子減輕其焦慮感;提供愛、情感與刺激,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愛,並協助發展神經系統、自我意識、身體感受以及情感的連結。有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情感和動物是一致的,動物具有安慰行爲、同理的能力。雖然沒有語言,但孩子會覺得狗狗能夠了解他的情緒

採訪/實習編輯 邱培瑜、圖/嬰兒母親雜誌提供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年9月號。

https://goo.gl/75Vc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