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炒股鉅虧13億美元!大概率是巨資玩期權所致
(原標題:孫正義炒股鉅虧13億美元!軟銀財報曝光鉅額期權倉位內幕,三董事“下課”)
“孫正義數十億美金期權建倉炒美股”的傳聞,終於有了白紙黑字的證明。當地時間2020年11月9日,軟銀集團發佈了截至9月30日的財報。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的財報內容顯示,截至9月30日,軟銀集團持有的“買入上市公司股票看漲期權”的倉位公允價值爲46.94億美元。
這一數據,與9月初外媒曝出的軟銀斥資數十億美元買入大量美股看漲期權基本一致。彼時,大量美股投資者瘋狂交易幾大科技股的期權不斷推高美股三大指數的真相,剛剛被市場研究人士揭開。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當時在一份研究中稱:“美股3月曆史性暴跌之後的這一輪歷史性上漲中,不僅僅是散戶在瘋狂地加倉,機構尤其是對衝基金這些一般都被認爲是‘聰明錢’的資金,也在7月份之後不斷地通過槓桿的形式加倉買入。”
期間,瘋狂的期權交易,形成了一個不斷“逼倉”做市商的狀態:美國散戶最近通過羅賓漢、citadel等交易平臺大幅買入即將到期的看漲期權,這些期權往往在幾天內就到期。做市商賣出這些期權獲得收入之後,需要不斷地買入股票來對衝其賣出股票看漲期權的風險。
在期權交易中,買入看漲期權的投資者,若標的物價格上漲,其賬面浮盈。與之相對,賣出看漲期權的投資者,在標的物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其賬面浮虧。而這就是上述期權做市商爲何要在賣出看漲期權後,又去現貨市場買入股票對衝風險的原因。
“然而,隨着股價的上漲,做市商就需要買入更多的股票對衝;再由於做市商的加碼,股價繼續飆升;散戶接着買入更多的期權加槓桿賭市場繼續升,然後市場重複以上的步驟。這就是到了最後美國市場直線飆升的最重要的原因。”洪灝稱。
2020年9月3日,在美聯儲宣佈通脹率目標“平均”2%的幾天後,美股發生了暴跌,並於此後開啓了持續的震盪調整。納斯達克指數一度從12000點跌至接近10000點,前期帶動指數上漲的幾大科技股也遭受重挫。市場一些聲音因此猜測巨資買入看漲期權的孫正義將承受鉅額虧損。
對此,幾日後,外媒曝出軟銀高管在會見投資者時透露,公司在投資美股上,構建的是合成期權策略,而非單方向的高槓杆策略。
從此次11月9日的報表信息來看,這一說法似乎吻合。《華夏時報》記者看到的財報內容顯示,截至9月30日,軟銀集團持有的賣出上市公司股票看漲期權的倉位公允價值爲-12.61億美元。
11月10日,洪灝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證實了他9月份的推測,倉位細節顯示軟銀構建了一個合成的期權策略。
除了上述公允價值約34億(46.94-12.61)美元的上市公司股票期權倉位外,根據11月9日的財報,截至9月30日,軟銀還持有價值168.25億美元的個股股票,其中包括Adobe、谷歌母公司、亞馬遜、Facebook、微軟、耐飛、PayPal、Salesforce、臺積電美國存托股(ADR)、Zoom、英偉達等,這讓其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的資產規模達到約200億美元。
此外,軟銀還持有看空股指期貨的倉位,截至9月30日時的公允價值爲-6.96億美元。
如今,根據財報可以確定的是,軟銀在投資上市公司股票以及相關衍生品方面虧了很多。《華夏時報》記者看到的財報稱,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裡,軟銀集團“在上市公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上錄得虧損1317億日元(約13億美元)”。
這13億美元的鉅虧,是否主要因爲軟銀巨資玩期權所致?有很大概率。
投資鉅虧下,軟銀集團以“強化企業治理、增加外部董事”的名義,進行了高層人員調整。
根據一同發佈的公告,軟銀集團首席運營官馬塞洛-卡洛瑞(Marcelo Claure),首席策略官卡蘇諾瑞-賽高( Katsunori Sago),執行副總裁拉里夫-密斯拉(Rajeev Misra)等人即日起不再擔任董事。
上述三人雖然不再擔任董事,但並未離開公司,仍繼續擔任除董事之外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