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防疫作爲登國際期刊「從全球第2慘」進步到16名 陳時中揭關鍵決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一篇「臺灣面對COVID-19的因應之道」,內容提及國內大數據的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三大項防疫措施;原本國際預估臺灣應該是受創第二高的國家,但至4日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確診42例在國際間排名落在第16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特別提及這項好消息,並親自揭露從疫情最初開始的關鍵決策,包含登機檢疫、主動擴大篩檢等。
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3日刊登一篇文章:「Response to COVID-19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 Proactive Testing」解析臺灣面對新冠肺炎的因應之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官莊人祥說明,文章作者爲史丹福大學副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裡面主要針對大數據的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三大項防疫措施介紹,希望藉由臺灣經驗給其它國家一些未來應變指引。文中也提及,一份研究預估臺灣新冠肺炎病例數應會位居全球第二,但至2月24日爲止臺灣確認30例病例,國際間排名第10;而到了今(3/4)日確診42例,排名爲16位,持續往後。
▲國內42例確診個案關係圖。(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我國在12月31日就開始做登機檢疫,是相當早的應對,即便當時中國對相關疫情持續否認。到了1月21日,就因爲登機檢疫,首例個案就在和機上人員通報之後,直接在檢疫時被攔截;國內有2例個案都是在都是登機檢疫被攔下,雖然只有2例,但是如果進入社區,就會形成不容易處理的情況。
至於案19(白牌車司機)、24(感染源不明北部婦)、27(新北家庭羣聚)的發現。陳時中說,是在2月14日根據專家建議,因爲對疫情的瞭解以及不確定性,針對症狀不明確、沒有旅遊史等113名肺炎住院患者進行全面性篩檢,發現1名陽性(案19)。陳時中說,只要篩出一名陽性,就可以斷了後面整個醫院可能的風險,即便當時案19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停在這條線。
陳時中坦言,現在挑戰越來越多,當34例變成一個院內感染,一方面擔心醫院感染擴大,而相關單位已經把院內疫情阻絕在方塊內,並且都清空、消毒;但另一方面,陪病病人可能傳給家屬,疫情是否會往社區走,就是後來要努力去做的。
至於大家有講要「減災」,相關未來疫情情況,陳時中說,醫療準備持續在做,我們有醫學中心、應變醫院跟地方應變醫院還有檢疫所,怎麼分級分層負責起來。他也提到,隨着疫情變化不同,防疫措施可能從柔性會變成越來越剛性,而防疫很重要、生活都很重,要怎麼取得適當平衡要持續努力。
其他人也看了...SARS血淚換來危機應變!臺灣新冠防疫經驗登權威醫學雜誌「是效仿典範」
►越晚越冷!急凍13°C地區出爐 入夜後雨區擴大「一張圖看怎麼下」►蔡阿嘎北投遇襲!騎機車載孕妻二伯 遇黑衣人埋伏鋁棒狠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