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髖部骨折亞洲第一 地方推骨鬆早篩

「愛的骨力一起來」論壇,與會專家右起傅紹懷、張翌君、葉彥伯、陳崇桓、陳麗娟、李旭東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等人共同參與。記者黃仲裕/攝影

骨質疏鬆症(簡稱骨鬆)是全球第二大的慢性病,且隨着年紀愈大發生機會愈高,據調查,臺灣五十歲以上女性,每三人就有一人。經濟學人報告臺灣骨鬆性髖部骨折發生率全亞洲第一,由於骨折後多數無法獨自生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教授認爲,隨着超高齡社會來臨,政府宜針對女性六十五歲以上,男性七十歲以上,建立早篩早治,減少鉅額的醫療及社會成本。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愛的骨力一起來」專家論壇,邀請幅員遼闊、偏鄉老人多的中部縣市臺中市、彰化縣及雲林縣衛生官員與專家們,共同討論骨鬆預防對策。

陳崇桓指出,依健保署資料顯示,每年四成五的骨鬆病人當年度發生骨折,且六十歲以上就醫明顯增加,國人髖部骨折一年死亡率爲一成四,五年死亡率高達四成二,且一旦骨折更容易再次骨折,國內外研究指出,骨折一年後八成無法獨居。

臺大雲林分院骨科部助理教授傅紹懷指出,偏鄉骨鬆的盛行率相當高,六十五歲以上女性發生率達六成三,其中四成爲嚴重骨鬆,高齡者如有骨鬆及相關共病,骨折風險會增加三倍以上。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四年前利用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巡迴車篩檢一萬多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骨質密度,是國內最早進行骨篩的縣市,結果顯示男性骨鬆率爲兩成五,女性爲六成二,其中有骨折史的女性多於男性,未來將規畫陽性者再追蹤的年限。

找出高危者及早治療也相對重要,傅紹懷指出,一名七十歲以上髖部骨折的患者若能預先治療骨質疏鬆,平均每人追蹤三年可以節省健保花費兩萬元,若所有七十歲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都能接受治療,健保可年省一億元。

臺北市政府今年將骨鬆篩檢納入老人健檢項目之一,雲林縣衛生局副局長張翌君表示,雲林預計明年也會納入老人健檢,執行細節仍在討論中,由於縣內偏鄉多,交通及就醫不便,縣府執行篩檢政策能更全方位追蹤。

臺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指出,骨鬆篩檢仍未成爲臺中市政府政策,不過,已將預防保健營養及運動的方案列爲優先政策,也希望國健署能規畫相關的篩檢政策。

陳崇桓也建議地方政府,可利用AI協助骨鬆判讀,當找出高危險族羣后再進行精密的DXA進行確診,可大幅減少篩檢成本;而女性更年期後且具有骨鬆危險因子或六十五歲以上,男性七十歲以上,一生至少做一次骨鬆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