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太熱…腎臟科門診人變多 醫揭「3原因」導致腎衰竭

天氣高溫炎熱,除了熱傷害,民衆也要小心高溫引發的腎衰竭、腎功能衰退。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夏天高溫異常,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事件頻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天氣太熱,門診有很多腎友出現不明原因的腎功能衰退,經檢查評估後,發現原因是「天氣酷熱」造成。

洪永祥提到,有些患者雖然沒有出現熱傷害的症狀,但腎絲球過濾率卻悄悄下降中,因爲高溫會傷害身體的腎臟細胞。醫學上有一個診斷:當排除高血壓、糖尿病、腎絲球炎、痛風等傳統腎衰竭因素下,若腎功能下降且個案年齡小於60歲時,就屬於「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

他以臺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的研究說明,因高溫導致的腎病變屬於「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這類患者最早在十年前於中南美洲發現,許多年輕的蔗農都有慢性腎病、腎衰竭,進一步發現,主是因爲氣候潮溼高溫所致。

洪永祥分享,酷熱導致腎衰竭,可以從下面三個原因說明:

如何避免熱傷害?洪永祥強調,馬上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要如何判斷這個環境是否會導致熱中暑,可以透過「熱中暑危險係數」來計算,攝氏溫度+溼度乘以0.1,小於30以下,是安全舒適的環境;30-35是注意等級;35-40屬於危險等級;超過40就不宜在這樣的環境活動。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物理性防曬,例如:撐傘、戴帽子、穿透氣衣物,嬰幼童、長者、慢性病患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洪永祥強調,「避熱、補水、檢查腎功能」是預防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三大重點,避免讓自己暴露於高溫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