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中國 印度拚當世界工廠
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之際,印度希望推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擺脫對中國的進口依賴,也填補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留下的空缺,成爲「世界工廠」。在25日至26日舉行的第7屆印度經濟會議(IEC)上,印度政商界人士討論瞭如何在未來10年推動改革,其中如何因應鄰國中國的經濟挑戰受到關注。
美國之音27日引述新加坡經濟學家帕立特的話,稱印度是大國,有足夠的工業原料,又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勞動力,有條件成爲製造業大國。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印度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佔比是17.4%,略高於2000年的15.9%。印度政府希望,隨着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更多全球企業會考慮移廠至印度。
過去幾年,推動電子產品自給自足是印度製造業的重點。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現正將目光擴及電腦和其他相關領域。印度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手機的佔比高達78%,現在降到僅剩8%。莫迪政府希望透過補貼政策激勵本地的電腦生產,滿足國內不斷成長的需求,爲近18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並創造450億美元的產值。目前印度80%以上的電腦依靠進口,主要來自中國。
印度的優勢包括國內龐大的市場與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有利於推動勞動密集型和技術驅動型製造業的發展。而這次新冠疫情也爲印度經濟復甦提供了動能。國際貨幣基金﹙IMF﹚1月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印度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達11.5%,讓該國成爲全球唯一在新冠導致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但爲了與中國競爭,印度必須大幅改善經商環境。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經商環境調查報告,印度在其調查的190個國家中排名第63,主要的負面因素包括執行合約、註冊產權與稅收。此外,昂貴的物流成本也是製造業缺乏競爭力的主因之一,因爲基礎設施落後,導致物流不順,提高了庫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