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這個“從零開始”,給安徽帶來了什麼?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零基預算改革。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要勇於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頂格推進,省財政廳設計實施,以提升財政資金效益爲改革之旗,以提升政府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爲目標,以零基預算改革爲抓手,先立後破、革新思維、落地理念,破基數、保重點、強統籌、提績效,形成集中有限財力辦大事、聚合各路資金成大事的全新工作格局。被國務院選入2024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
一場“破”與“立”的改革,讓安徽走到了全國前列。
爲何是安徽?這項改革,安徽蹚出了怎樣的不同?
零基預算改革,簡單說就是改變財政資金的分配方式。比如:如果某部門上一年度預算爲1000萬元,按照慣例,本年度大概率會以此爲基數,向上浮動。但是改革後,這個“基數”不存在了,從零開始。
這個“從零開始”,給安徽帶來了什麼?
“破”在關鍵處——打破傳統預算編制中的惰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從編制2023年預算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展開“零基預算改革”,全面清理無效的財政資金,當年僅省級就“擠”出了80多億元。
“立”在刀刃上——促進政策跨部門集成、資金跨部門整合、工作跨部門協同,形成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合力。
譬如,在民生領域,2023年整個暖民心行動全省投入資金達到490億元,教育支出全省達到了1517億元,成爲第一大民生支出。高校的生均撥款,從原來的全國排位第30位一下躍升至23位。
破基數、保重點、強統籌、提績效——“從零開始”的背後,蘊含着深刻的“破與立”理念。
一言以蔽之,“會省錢+會花錢”,安徽以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事業發展目標爲導向,對財政支出政策開始重塑。
事關政府“錢袋子”,零基預算改革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秉持“該財政保障的堅決保障,能市場化的儘量市場化”,強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避免部門“各自爲政”和資金浪費,更好實現全盤統籌,把一些低效的、無效的、散而小的錢,放到民生補短板領域。
事實上,這項改革不僅有了沉甸甸的收穫,更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打上了富有安徽特色的深刻烙印。
從更深層意義上看,零基預算改革本身不是目的,重點在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
這項新解法的背後,是堅定的決心信心,凸顯出抓發展的迫切願望。既然是改革,就必然要下功夫,讓該“立”的立起來,該“破”的破到位,集中有限財力,辦成了一些人民羣衆可感、可及的大事、要事、實事,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分錢要幹十分錢的事”“四兩撥千斤”……從根本上說,不僅重塑了財政資金的分配格局,更讓財政資金可以精準抵達發展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方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
從“找錢”變“找項目”,從“各自爲戰”到“下好一盤棋”,工作方式“煥新”,讓效能踏上了快車道。比如,由數據資源管理局牽頭,將原來分散在近90個省直部門的各類政務信息化建設資金統籌管理,累計投入5.8億元,搭建“數字安徽”信息化底座,爲所有部門以及16個市的信息化系統提供統一技術支撐。
數據說話——改革前,家家豎煙囪、系統林立、數據孤島,現在通過平臺建設,歸集各類政務數據3096億條,賦能千行百業。數據資源共享複用,避免重複建設,避免財政資金新的投入。通過這幾年的政務信息化項目的審批,財政資金的節約大概45%。
改革“一小步”,跨越“一大步”。
新打法效果喜人的背後,正是理念創新、思維迭代、認知提升的不斷呈現,尤其是體現出系統觀念、集約理念的強大生命力,讓政府通過資金統籌,更加科學精準安排預算,增強對重大決策部署的財力保障,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民生事。
從更大的視野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六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系統觀念。安徽零基預算改革的推進,生動昭示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創新“漣漪”,激起了高質量發展澎湃春潮……
展望新徵程,安徽將全力打造零基預算改革2.0版,進一步延伸更多領域,激發涌動活力,構築更加堅實的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