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小英 蘇揆 一個肺炎兩種表態
旺報社評
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堅持使用「武漢肺炎」稱呼,蘇貞昌強辯與反中意識無關,陳時中認爲武漢是疫情起點,這個稱呼沒有侮辱或歧視的意思,而臺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政府對任何稱呼都不會有意見。相較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一就任就宣示,不再以地理位置稱呼病毒與流行性疾病,蘇貞昌、陳時中更顯得心中有鬼。試問,美國是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嗎?一言以蔽之,關鍵還是在二人不願意承認的反中情結。
但世界不會跟着臺灣打轉。這場全球大疫情持續超過1年,短期內不會終止,疫情不只帶走生命,更凸顯人性的自私與國家間對立的情緒。如何緩解疫情,是公共衛生與醫界的首要任務;如何化解疫情帶來的仇恨,則是政治人物應當深思的議題。這是拜登就職後,立刻高調改變舊政府慣用「武漢肺炎」、「中國病毒」等用語的原因,就是希望緩解日益增溫的種族歧視與美中衝突,以及兩國社會的對立情緒。
這正是民進黨政府的尷尬之處。過去幾年跟着川普政府反中,卻用力過猛,拜登政府開始修正,民進黨卻轉彎不及,這是蘇貞昌、陳時中強辯「武漢肺炎」稱呼不代表反中、無涉歧視的真正原因。蔡英文總統本人也很尷尬,她第一任期抓不準要用中華民國還是臺灣,只好用「我國」模糊帶過,如今既不能忤逆美國,又不願得罪獨派,只得用「疫情」兩字含糊交代。
蘇貞昌、陳時中嘴硬,蔡英文尷尬,正顯示民進黨政府在後川普時代的進退失據,失去抗中保臺的後盾,就不敢繼續向前衝。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兩岸局勢多變,不能有任何挑釁,民進黨不會在修憲上走極端路線,去觸碰變更領土、國號修改等敏感議題。對照獨派此前大張旗鼓呼籲正名制憲、英派立委蔡易餘意氣風發提案刪除憲法的「國家統一」,如今的委屈保守,不會讓獨派與臺派支持者失望嗎?
正因爲在國際與兩岸戰略上退縮,蔡政府更不敢放棄「武漢肺炎」的稱呼,以避免刺激獨派。蔡英文深怕重演2019年遭獨派逼宮,總統黨內提名幾乎被賴清德搶走的噩夢。尤其行政院長蘇貞昌還在高唱「武漢病毒」反中高調,蔡英文更擔心,失去獨派的支持將加速跛腳,英系也會走向邊緣化。
蔡英文面臨的是對外與對內的雙層次競合問題。對外層次,正如同柯建銘所說,拜登上臺後,臺灣面對的不再是那個對中國喊打喊殺的美國,可以無所忌憚跟在身後搖旗吶喊。隨着大陸不斷提高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及對民進黨追求法理臺獨的憂心,臺灣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但對內層次,蔡總統的第二任魔咒如影相隨,2022地方選舉在即,黨內中生代與派系實力人物各有盤算,「平衡」是小英緊握權力的關鍵。這正是小英自己用「疫情」含糊帶過,卻容許蘇內閣繼續使用「武漢肺炎」的緣故。
國際情勢改變後,蔡政府對大陸的姿態或許會降低。這次國安團隊重組,由較溫和的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主要是對美國釋放調整兩岸關係的訊號,避免成爲美國的「麻煩製造者」。但在黨內權力平衡及2024民進黨繼續執政的兩因素考量下,小英不會認真追求兩岸關係的結構性改變,兩岸僵局看不到轉變的契機。
兩岸經濟歷經30年的合作發展,早已「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去年第3季開始,大陸經濟快速增長,帶動臺灣出口增加,GDP成長亮麗,印證兩岸關係好,臺灣可以發展得更好的事實。民進黨政府固然可以繼續打太極,行政團隊對內硬拗民進黨不反中、不歧視,國安團隊對外笑臉應付美國壓力,結果就是疫苗取得碰壁。最終犧牲的不只是民衆的健康,臺灣恐將成爲疫情孤島,被國際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