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新課綱後,如何選學校?
臺灣的教育正在改變。過去,教育受到高度的約束,國中小隻有公立、私立兩種選擇,後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職兩種選擇。隨着法令鬆綁,2014年公佈施行實驗教育三法,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
如果把新課綱當成「課程多元化」的象徵,在新課綱推動前後,學校樣態起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公立學校尤其劇烈,小學、國中及高中各階段則有不同的特色。
十個孩子,就有十種樣子;而爲人父母想的,都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願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選學校這件事上面。選學校的思考和標準愈來愈多元,學生和家長都必須重新思考。
本期主題探討新課綱推動前後,小學及國、高中階段,學校的樣態起了哪些主要的變化?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就讀時,又該思考哪些問題?幫助家長在教育環境百花齊放、衆聲喧譁的現在,和孩子一起選擇適合的教育之路。
近年來,學校樣態百花齊放,推動12年國教、實驗教育三法扮演重要角色,新課綱上路則是影響面更廣泛的大觸媒。多樣化的學校展露了吸引力,看看現在父母爲孩子選學校的熱鬧場景就知道了。
1月4日週末大清早,實驗教育「同心華德福學校」舉辦招生說明會,吸引近200位家長前來。家長在操場上圍成一圈,挽起袖子動手做泥巴種子球,實際體驗華德福平時上課進行的活動。
1月13日下午來到私立南山中學,有新北市復興國小、錦和國小的家長組團參訪學校。從2019年11月中旬開始,陸續有多所小學的親師生組團到學校參觀,其中,某私立小學浩浩蕩蕩來了100多人。
從這兩個現場可以明顯感受到所有父母的心情: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且願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選學校這件事。
臺灣教育,改變中
臺灣的教育正在改變。過去,教育受到高度約束,國中小隻有公立、私立兩種選擇,後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職兩種選擇。隨着法令鬆綁,2014年公佈施行實驗教育三法,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富指出,教育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既然是創新,就帶有實驗和演化的性質。放眼全世界,「愈是進步的國家,教育愈是強調鬆綁,留給學校和老師很多的空間去創新。」
現象1. 新課綱上路,從課程到教學大鬆綁
108新課綱上路,可視爲教育平權的全面落實。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指出,新課綱的理念非常好,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精神,和實驗教育所追求的一致。
李文富表示,實驗教育所做的,在108新課綱的方向、理念和架構下,公立學校也有很大的空間可做。
「『素養導向』的新課綱,已經不是硬邦邦的一套課程標準了,無論是學習內容、學習表現或是課程設計,都給學校很大的空間和彈性,」李文富說。
108新課綱的願景爲「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希望引導孩子探索性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過去每所學校的課程都差不多,每個孩子的課表都一樣。新課綱上路後課程鬆綁,每所學校的課程都不一樣,孩子可依據自己的興趣來選課,每個人的課表都不同。
新課綱爲國中、小課程帶來的重大改變是,學校須開設「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以國中來說,每週有3~6節彈性學習課程,提供學生探索性向、適性發展機會。
高中階段的改變則包括:①降低必修、增加選修,必修學分從160降爲118,減少教育部規定一定要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有更多選修的自主性。②增加校訂必修課程4~8學分。③開放多種選修課程。④增加彈性學習時間。
這些改變意謂着什麼?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林永豐指出:「每所學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課程,尤其國、高中生要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這是和過去很大的不同。」
現象2. 教育型態變多元,家長選擇變多
近年教育型態變得開放、多元。除了選公校或私校之外,還可以選擇體制外的實驗教育,包括:學校型態、公辦民營(公校委託私人辦理)、非學校型態(包括個人自學、團體、機構)等。
其中,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成長最快,校數從104年的8所、快速成長至80所,人數從277人成長至7344人(見表)。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呈現逆勢成長。
「臺灣實驗教育聯盟」法務部執行長魏坤賓表示,臺灣實驗教育發展的速度快,103年立法,107年再修法,是全亞洲走在最前面的。
現象3. 公校推實驗教育,促進教育平權
李文富表示:「從實驗教育的蓬勃發展來看,證明了教育需要更多元、開放的改革。」
在各縣市政府鼓勵學校轉型或新設學校之下,近幾年公立學校也出現實驗教育。過去選擇不一樣的教育,必須付出很高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如今,離家不遠就有公立收費的實驗教育。
其中,以臺北市推展創新實驗教育最不遺餘力。目前有5所實驗國小(和平、博嘉、泉源、溪山、湖田),招生721人;2所實驗國中(芳和、民族),招生248人。明年起,濱江國中也將轉型爲實驗國中,而且將是全國第一所公立國中採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精神的學校。
北市並計劃往上辦實驗高中。110學年,芳和實中將增設高中部、擴大成完全中學,北市目標是設立1~2所實驗完全中學。
另一個創新教育的指標是雙語教育。北市推動雙語實驗課程學校,108學年度有13所,109學年度至少有23所。採行英語融入科目教學的學校,108學年度也有37所。
公立學校提供好的學習機會,促進了教育的平權。「不是隻有選擇權的人,纔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李文富指出,「國家教育要做的是,不管是哪一種教育選擇,都有一定的教育品質,成就孩子。」
新課綱帶來三個改變,影響孩子選校
新課綱強調「校本」,「每間學校必須發展出學校本位的特色,展現出『辦學績效』,」林永豐認爲,未來各校之間的競爭會白熱化。
林永豐指出,過去多數人選校只看分數、升學率,用量化的單一指標。但現在,選校之前必須確認,學校是否掌握新課綱的精神。「學校提供孩子哪些機會?不同興趣的孩子、走不同進路的孩子,在學校裡是否能夠得到好的支持?」林永豐說。
改變1. 各校發展出自己的校本特色課程
隨着新課綱上路,從國小到高中,各校都要依據學校願景、學生圖像、師資等,發展出學校的特色課程。
林永豐分析,國小課程本來就較活化,許多學校在九年一貫課綱就已發展出校本特色,如閱讀、布袋戲、自然生態等。反觀國中,過去大多把彈性學習節數,拿來當主科的考試時間,面臨的挑戰會比較大。
林永豐建議,家長可儘量多瞭解各校的教學理念、活動規劃、社團等,評估學校的特色亮點是否有助孩子發展自己的潛能。
改變2. 學制愈往上,適性就愈重要
理解新課綱,必須掌握「適性」和「多元」兩個關鍵字,愈到國中、高中,愈是如此。新課綱強調透過多元的課程設計、更多的選擇彈性,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及促進學生適性發展。
高中階段的課程改變包括:開設多元選修課,希望讓孩子有機會探索不同的領域,認識自己。另外,每週有2~3節的彈性學習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
換句話說,從國中升到高中,如何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益發重要。
改變3. 大學考招與適性發展做對接
111學年起,大學考招也依照新課綱的精神做調整,重視適性發展、看重多元表現。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時,除了採計學測成績(佔比最多50%),也將參採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大學科系會從學生的修課紀錄、是否修習該「領域」課程,瞭解學生是否有興趣、是否累積先備知識,來決定你是不是該系所要的人才。
選校反映家長是否理解新課綱
近幾年,國中考私校蔚爲風潮,很多人認爲,這反映了家長對新課綱沒有信心。從數據來看,近四年念私立國中的比率分別爲13%、13.3%、13.6%、14%,逐年小幅成長。
李文富觀察,家長送孩子念私中的動機大多是「私校嚴管勤教,孩子的品性不會變壞」。
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則認爲,與其說是家長對新課綱沒信心,不如說是搞不懂升學的複雜規定。「家長最重視的莫過於升學問題,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乾脆交給私校,學校包辦處理好。而且,許多私中是完全中學,孩子可以直升高中,省掉會考的壓力,對家長是一大誘因。
李文富認爲,選校決策的背後,其實反映了家長對於新課綱是否清楚和認同的程度。
去年送孩子念華德福國中的爸爸陳俊仁,就是因爲看到大學有「特殊選才」的招生管道,因而放心讓孩子念實驗教育。
究竟上公校好或私校好?林永豐認爲,端看學校有沒有掌握新課綱的精神。過去很多私校着重傳統的升學,但如今這樣的特色已經無法面對新的大學考招。選校要看的是,學校有沒有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機會?課程是否只有傳統的學科?老師有沒有經營課程教學?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國、高中校際之間,實力將產生翻轉。
選校前,家長要先想清楚的事
「臺灣實驗教育聯盟」法務部執行長魏坤賓,本身也是磊川華德福的老師,關於如何幫孩子選校,他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 事前必須做功課,瞭解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哲學和理念是什麼?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2. 先問問自己:對教育的想像和理念是什麼?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什麼樣子?很多人說「只要孩子快樂健康就好」,卻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而不自知。
3. 夫妻的教育觀念一致,否則生活很容易衝突。
4. 「家庭永遠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不要以爲實驗教育就是仙丹妙藥,家長願意陪伴孩子纔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1.專訪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不能孩子生氣,就不教了
2.當孩子說:班上只有我沒手機!在「從衆」與「獨行」的岔路口,如何陪伴孩子做選擇?
3.爲了遲緩的女兒,曾用盡一切辦法,還差點被神棍騙!神老師:人言可畏,勇者,方能無懼!
4.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不要有善變的脾氣!讓孩子知道:不管有任何壓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很有必要
5.父母不要急着表達意見!把聽孩子講話當成「重要的工作」般,徹底成爲孩子最好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