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費市場“暖”意漸濃 多元場景加速向“新”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超過一米長度的巨型辣條、直徑接近二十釐米的巨型果凍,以及引人注目的超大份薯片……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解放西路,一家零食門店成爲當地熱門地標。“僅一個果凍櫃檯,日銷量就超過4000個,門店日營業額在50萬元以上。”該店店長介紹。

今年以來,我國爲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拉動經濟增長,在消費市場發展與變革方面積極作爲,出臺了衆多政策舉措。這些政策如同“催化劑”,促使以便利店、超市爲代表的實體零售業加速創新轉型。

在全球經濟環境依舊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的消費市場依然充滿機遇與挑戰。

記者梳理髮現,實體零售業不僅侷限於傳統的經營模式,而是積極探索數字化運營、個性化服務以及場景化營銷等創新路徑;便利店通過優化商品種類、佈局智能零售設備,爲消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超市則藉助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精準採購與促銷,同時拓展線上業務,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受訪專家表示,消費從業者的創新轉型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也爲整個消費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爲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便利店、專業店、超市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7%、4.0%、2.4%。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公佈的線下消費熱度指數、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等多個消費領域高頻指標在10月增幅明顯,透出旺盛的消費活力和內需潛力。

比如,10月份我國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8.2%,較上月提升2.9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兩個月穩步提升;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2.7%,增速較9月上升1.7個百分點;家電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40.2%,增速連續2個月超過40%。

高頻數據是觀察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縮影。而消費市場穩步復甦、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的現象背後,是“新”字發力。

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緊接着,財政部推出一攬子財稅政策措施用於支持“兩新”工作,隨後多地因地制宜出臺補充措施或實施細則。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曦表示,隨着存量政策的落地見效和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持續推出,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微觀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潛力和動力不斷釋放,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將進一步鞏固。

一批消費領域的新政策正在逐步推出。記者瞭解到,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關於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此外,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日前表示,2024年到2026年,商務部、財政部將分三批開展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工作。

科技創新也爲消費市場賦能,催生了衆多新穎的消費場景。

例如,社交電商將社交互動與購物有機融合,爲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虛擬試衣間藉助增強現實技術,幫助消費者更便捷地做出購買決策;還有早午餐“打飛的”外賣等服務,進一步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近年來,人工智能助力文旅出行消費,在數字消費領域有突出表現。

在江蘇蘇州,古典園林藉助燈光藝術、投影互動和環境營造等藝術手法,打造了引人入勝的展演場景,帶領市民和遊客體驗穿越時空的夜遊消費新風尚;而在廣東深圳羅湖,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創新性地融合,爲大衆帶來了更爲豐富的消費產品和服務。

四川在消費領域也有着積極的創新實踐,消費熱潮不斷涌現。一方面,當地大力推進數字化場景的建設,成都春熙路商圈和交子公園商圈分別入選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另一方面,其還依託打造本地特色消費品牌,每年推出40個多元融合的消費新場景。

另有專家表示,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在爲經濟注入新活力的同時,要抓住冬日“冷”商機,巧妙藉助寒冷季節特有的需求來激發市場活力,這不僅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還可以爲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