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F-英利站在巨人肩膀看更遠

【文/吳冠徹

臺股掛牌的汽車零組件廠不下二○家,在產業位階上多數仍爲Tier 2~3供應商,能夠直接面對整車廠少之又少。不過,F─英利憑藉自身的金屬衝壓能量,加上掌握材料應用趨勢,透過合作取得關鍵技術,如今已成爲中國合資車廠一汽大衆Tier 1供應鏈部分零組件滲透率更達到一○○%。未來站在輕量化國產化爲產業續走之路,來自於新客戶的陸續發酵與透過併購的擴增,營運成長續航力可期。

早期臺商大多落腳於華南華中一帶,對於氣候、交通相對不便捷但重工業發達的東北鮮少着墨。然而,在二○餘年前的一場哈爾濱政府招商會,英利董事長林啓彬看到了當時中國官方積極發展自主汽車工業的商機,毅然決然憑着一股臺灣中小企業「一咖皮箱闖江湖」的精神,一九九一年至當地與全球知名安全帶零組件商Autoliv合資設廠

一汽不可或缺的夥伴

時代正值中國一汽集團德國大衆合資成立一汽大衆的草創初期,對於合格的供應鏈求才若渴,林啓彬表示客戶的要求與規劃,在當時的背景下能夠符合的生產廠不多,從那時候開始即與一汽建立起了革命情感

同時在技術與品質受到肯定之下,且因應客戶需求,公司於二○○○年轉進其他車用零件生產,孕育出當今的英利。產業的提早卡位以及時機得宜,公司一路走來隨着一汽茁壯成長,加上歷經中國經濟帶動內需車市快速成長的階段,使得英利已成爲年營收超過百億元規模的汽車零組件廠。

在與一汽關係緊密的背景下,過去公司來自於該集團的營收比重高達九成,近年則是在新客戶的開發有成,加上技術背景部分源自於歐系車用零組件廠,包括上海大衆北京奔馳陸續成爲英利的供應對象,也讓目前一汽大衆營收比重降至七三%,其次爲北京奔馳的六.○五%、上海大衆的五.六四%、一汽轎車的三.二二%與其他一一.九三%。

掌握輕量化材料技術

另一方面,相較其他同業僅掌握傳統金屬衝壓技術,林啓彬則認爲車體輕量化已是全球車廠發展趨勢,除了在既有的金屬產品上導入鋁合金高強度鋼板等材料,公司於○四年也切入玻纖複合塑料的產品開發。玻纖複合材料同時擁有高強度、耐熱性及抗噪音優點,且重量大幅輕於傳統金屬件,包括GMT(玻纖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SMC(玻纖複合材料)、SYMALITE(LWRT)等皆爲英利已佈局的領域,當中LWRT更是得到瑞士QuardrantPlasticsComposites(QPC)授權,成爲全球第三、亞洲唯一的生產線

特別是,原物料特性的不同,加工過程的係數工序都要從零開始摸索,使得英利成爲中國幾乎是唯一同時擁有金屬與複合塑料衝壓技術的零組件廠,也讓公司具備提供客戶一次性解決方案實力,更是競爭的利基點所在。(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6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