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剉冰事件(上)
文/尤菊芳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這幾個月的新聞中好像出現了比較多的校園事件,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大學教授怒告小學生(&他們的家長們)」事件所「貢獻」的那幾則。這兩天我整理剪報,一份標題「師師相護 孩子被打到送急診」吸引了我的注意。這份剪報的日期不詳,但內文中有一個非常聳動的小標「師生齊霸凌弱勢童」。
身爲家長的我們送小孩去上學,當然期待跟孩子關係最親密的班導師能夠對孩子們視如己出。不過,很不幸的,當保護者變成加害者而不自覺的時候,就會發生剪報中那位母親所描述的情況:「有時老師爲了爭取孩子認同,也會跟着強勢學生欺負弱勢孩子。」
以下我要說一個完全不「血腥」,也不涉及「弱勢」情境,但情境中的班導師,一樣是霸凌事件的幕後推手。
故事背景:XX小學的班親會(15位家長+導師+10位家長缺席)討論主題:園遊會要賣什麼?討論結果:賣剉冰
如果按照往例,這個班親會的紀錄應如此一筆帶過,然後發給所有家長。可是,這一回不知什麼原因,會議記錄P媽咪決定把班親會的談話內容變成「筆錄」發給全班(但沒找當事人來畫押!)。過了三天,導師拿到P媽咪整理的文件,把它印給全班,還放上了班網,傳了出去:
A媽咪(主席):我們來討論一下園遊會要賣什麼東西。有幾位媽咪建議賣剉冰!B媽咪:天涼了,賣剉冰不好。C媽咪:賣炸甜不辣不錯,本小利多。D媽咪:甜不辣要用大鍋油,太危險。E媽咪:可以煎蘿蔔糕來賣。C媽咪:E他家在批發蘿蔔糕。D媽咪:太過分了,怎麼會想去賺自己小孩班上的錢?A媽咪:圖利特定人士,會給人家說閒話,避嫌一下吧!E媽咪:成本價而已。我們會來幫忙。D媽咪:我們替他們做,就是剝奪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C媽咪:大人要放手讓小孩子要自己摸索學習。B媽咪:我們不要介入小孩的學習。A媽咪:E媽咪真的不該剝奪孩子們學習的機會,更何況有圖利自家的嫌疑。我們投票表決。結果:剉冰勝出。(爲什麼到最後是大家一開始都不太喜歡的剉冰勝出?)
這份號稱「要讓其他的家長知道整個討論過程」的班親會紀錄,其實並非反應實況的逐字稿。雖然沒有變造,但因爲部分內容被精心剪裁,任何正常的腦袋都看得出這份紀錄別有用心。
話說當日,E媽咪急敗壞質問班導師,爲何發放這種非常例的紀錄給學生,班導師說:「我不知道內容是什麼,我沒有看就發了。」E媽咪當然不信,因爲E小朋友告訴媽媽:拿到這份紀錄,立即感受到同學異樣的眼光,他跟班導師說:「我明天不敢來上學。」班導師迴應道:「不想面對還是要面對啊!」(OS:這樣能安撫惶恐的小孩嗎?)
班導師可能看都不看就把家長拿來的文件印發給全班嗎?任何考得上教職的人都不會如此智障。文件他當然看過了,因爲事後還曾賣乖表示:在發放這份文件的時候告訴全班「這是媽媽們間的談話,大家不要太針對E小朋友。」只可惜這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作法,恰巧提醒了大家「E小朋友」的媽媽想圖利自己,而且介入學生們的學習。
從那天開始,同學們嗅到教室中肅殺氣氛,紛紛選邊站了,孤立、杯葛、造謠、中傷等事件層出不窮──全都衝着E來!有一天,一個T小朋友跟E小朋友抱怨:「我這禮拜超衰,輸了三次。」E問:「你們比賽什麼?」T答:「不跟妳講話啊!」(OS:唉!這不就又輸了一次!)
這個故事結局,我想了幾個個版本:(一) E一夜間長高15公分,長壯20公斤,成爲跆拳道社長,班上再也沒有人敢再欺負他。(二) E加入幫派,找老大對欺負她最嚴重的B、C和D收保護費。(三) E默默忍受同學的誤解和欺負,出現身心反應,變得退縮和極度缺乏安全感,有一天終於……有人被送去了急診室。(OS:誰?)
未完待續。
●作者尤菊芳,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外文系。曾於 IC之音主持英語教學廣播節目:《My English, My Heart 我的英文、我的心》、《ABC in Taiwan ABC在臺灣》。目前爲《ETtoday新聞雲》合作名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