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第10年,明顯的優勝劣汰丨年終2024

2014年,相關部門決心打破地方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保護主義,明確要求各地執行國家統一的推廣目錄。

此外,政策還鼓勵地方通過資本賦能,發揮企業家動能,同時放寬電動車生產資質,力求以一場資本盛宴來讓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成崛起。

造車新勢力,自此涌現了起來。

10年以後,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半數,且中國車企還把價格內卷的做法帶到了海外。

顯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得足夠成熟。

只是在發展成熟之餘,淘汰期自然也就來了。

2023年,傳出倒臺新聞的新勢力有威馬、愛馳和恆馳。

在這3家企業裡,除了威馬的保有量相對較大以外,其餘兩家的資本新聞比起造車故事還要豐富。

總的來說,外界並沒對這3家車企的造車決心抱以太多信任,它們的垮臺亦沒引起過多波瀾。

而到了2024年以後,新勢力的生存危機明顯加劇,曾經有頭有臉的車企也開始撐不下去了。

今年率先垮臺的新勢力車企,是高合。

2月18日,高合召開內部大會,宣佈即日起將停工停產6個月。

高合創始人丁磊對內部表示,「自己用老一套的經營策略打不過互聯網。」

事實上,有着六七十萬元高端定位的高合,在兩年多裡累計交付了約1萬輛,如此成績不能說沒有說服力。

只是除了些花裡胡哨的設計主張以外,高合沒能找到其它能支撐其高端價值的核心理據。

此外,有關高合的設計方案,還跟樂視汽車脫不了關係。

賈躍亭就對此發文稱,“竊取了樂視汽車資料的高合是行業恥辱。”

高合的成敗,以及留給市場的最大印象,全都賭在設計層面上了。

相比於高合的小衆身份,接着垮臺的哪吒算是在大衆市場有過一席之地。

要知道,今年以來哪吒還持續發着月交付過萬的成績單。

但與此同時,從今年初開始,哪吒也一直傳出經營不順的相關新聞。

從張勇親自接管營銷體系惹來爭議,到企業推遲發年終獎,再到南寧工廠停工等等,哪吒的垮臺實際也是有跡可循。

目前張勇已經出走哪吒,CEO一職改由創始人方運舟兼任,後者在全員信裡依舊錶明瞭不放棄的態度。

只是近日又傳來了,方運舟被凍結了數額達1986萬人民幣股權的新聞。

這樣看來,哪吒還能否逆天改命,這已然不是僅靠“打雞血”就能實現得了。

如果說,之前月付過萬的哪吒遭遇資金鍊斷裂,還叫人有點意外。

那換到極越身上,此前沒有傳出過負面消息,且近期交付量在持續提升之下卻突然暴斃,這確實讓人始料未及。

此外,從傳出高層跑路到闢謠,再到大規模裁員、員工維權、跟兩大股東談判,接着落實好賠償方案……

這連續劇般的劇情,僅僅發生在了不到一個月內的時間。

短短几周,就把從集度到極越的三年多造車投入,以一場鬧劇般的收尾來宣佈結束。

對於百度來說,這算得上是一次“快刀斬亂麻”。

但對於整個中國汽車創業史而言,也許大家更能看到的是資本泡沫下的來去無情。

放在1年以前,也許沒有多少人能預料到高合、哪吒和極越的接連垮臺。

畢竟高合在高端市場上算是闖出了名堂,而哪吒的保有量並不低,至於極越身後也站着百度和吉利這兩大巨頭。

但即便如此,卻還是傳來了噩耗。

車企站不住腳的市場份額,以及沒有盡頭的價格戰,讓越來越多看不到盈利希望的投資人痛下決心選擇離場。

一旦融資出現問題以後,沒能自我造血的新勢力離倒下也就不遠了。

類似的故事,不排除還會有人排着隊接上來。

今年以來,蔚小理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局面。

理想踏入了純電賽道,小鵬推出了更入門的MONA系列,而蔚來也趕在年關之前完成了三大品牌的落子。

蔚小理的發展分化,要開始加速了。

去年,理想以37.6萬輛的年交付成績實現了破圈,這是第一家能站到30萬+水平的新勢力車企。

於是,理想抱有極大決心喊出了2024年交付80萬輛的目標,並且還想讓MEGA成爲50萬元以上汽車銷量的頭名。

但是,這遠不及理想的結果就在Q1完全釋放了出來。

好的是,這也給理想留了足夠多時間去做調整,包括L系列的版本命名調整、調價,以及對組織架構的更迭。

更重要的是,李想親自承認放棄對銷量目標的追逐,主動擱置純電M系列的推新,改爲將銷量重心放在了理想L6身上。

因此,理想才得以重新回到銷量增長的軌道上,官方預計全年有望以50萬輛銷量收官。

如果成真,理想也將成爲首家達此成就的新勢力。

跟理想相似的是,小鵬在年初亦喊出了銷量翻倍的主張,也就是要賣出28萬輛。

只是跟去年Q4月銷超2萬+的表現不同,今年小鵬到了5月才重新站上1萬+的交付水平。

小鵬想要實現銷量翻倍的衝勁,也在年初終結了可能性。

不過,此時小鵬作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取消MONA獨立計劃,將其合併到小鵬品牌之內。

隨着MONA M03的推出,小鵬也展開了2024年的逆襲發展,在交付量上頻頻創出新高。

就在上個月,小鵬交付新車首次突破3萬輛,這也是其連續第3個月創出了歷史新高。

重現去年Q4交付量猛漲現象的小鵬,希望到了明年Q1以後,不再出現像今年年初的明顯反轉。

相比於理想和小鵬的跌宕起伏,今年蔚來的表現算得上平穩。

尤其是在蔚來品牌沒有全新車型之下,卻依舊保持了一定增長,這點已然相當難得。

再者,蔚來品牌還從5月開始,連續5個月實現了月交付破2萬輛,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

不過,從11月開始,蔚來品牌重新回到了1萬+的水平,而樂道則連續兩個月停留在5000輛上下。

蔚來和樂道,仍未呈現出“1+1>2”的效果,至於面對樂道“12月定必破萬輛”的豪言,當下距離答案揭曉也不遠了。

在蔚來遲遲沒能銷量破圈之下,其近日堅持推出了售價在80萬左右的ET9,以及完成第三品牌螢火蟲的落子。

毫無疑問,蔚來堅定執行了過去既定的戰略部署。

但這是否還符合當下發展需要的戰術打法,答案也只能留給長期主義去作驗證。

作爲曾經同爲新勢力頭部的蔚小理,如今各自的發展節奏已經明顯不同。

在此過程中,今年我們看到理想果斷作出了調價,以及放棄了加碼純電賽道的攻勢。

同時,小鵬也放棄了再造新品牌的計劃,改爲踏踏實實從低做起,並且還表明將進軍增程市場。

只有蔚來,仍舊保持着原來的既定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理想和小鵬均交出了創歷史新高的月交付量,由此驗證了打法調整的正確性。

蔚來,也需要拿出有說服力的結果來驗證其堅持的必要性。

有的新勢力被淘汰出局了,有的則舉步不前。

當然,這裡面也少不了成功上位的代表。

今年登場的小米,已經給全市場刷亮了眼睛。

2022年底,那時雷軍發文說到,「有些人認爲,我們已經錯過了進入市場的窗口,但我不同意,比賽纔剛剛開始,我認爲小米有很多機會。」

作爲最後一家登場的新勢力,遲來的小米很難叫人看好,特別是其首款車型選擇做中大型純電轎車。

結果,小米SU7(參數丨圖片)成爲了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冠軍,也是20萬以上轎車銷量冠軍。

換言之,小米SU7銷量成功力壓Model 3,小米也圓了這些年來衆多中國車企心心念唸的夢想——打贏特斯拉。

上個月,小米宣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的交付目標,而其最新目標已經提高到了13萬輛。

單靠1款車型就做出如此成績,小米造爆款的實力已經無需多言。

只不過,這也註定苦了其它專攻20萬級市場的友商們。

今年小米的異軍突起,跟去年底快速崛起的問界頗爲相似。

只是跟小米SU7直接對壘的智界S7遲遲沒能打開局面,另外用同一套家族設計語言的享界S9也狀態低迷,這難免讓餘承東煩心不少。

所幸的是,今年新加入的問界M9成功在50萬級市場實現立足,憑藉着持續的月銷過萬,華爲的高端招牌也有了足夠成績背書。

因此,鴻蒙智行也能更好地順勢推出百萬級定位的尊界。

在目前坐擁四界之下,鴻蒙智行的銷量成績在新勢力裡僅次於理想。

儘管這並非最理想的狀態,但對於去年而言,華爲系的表現已經明顯躍升了一個臺階。

從車型數量到不同價位的覆蓋,如今鴻蒙智行已具備了足夠開火權,其後續發展註定不容小覷。

小米和華爲的入局,有如野蠻人一樣硬生生從市場當中鑿開了決口。

與之相反的是,向來不張揚的零跑,憑藉着夯實好“小理想”的定位,在今年亦迎來了銷量爆發。

11月,零跑首次站上月銷4萬輛大關,且前11個月累計賣出25.1萬輛,同比增長100.1%。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零跑的銷量勢頭已經反超了鴻蒙智行,悄然擠進了新勢力銷量的第一梯隊。

理想和“小理想”零跑,呈現出了並駕齊驅的現象。

此外,零跑還想着把“理想範兒”的打法下探到緊湊型車級別,其中有着“理想L5”外號的零跑B10已經蓄勢待發。

零跑的天花板,大概率還要往上提一提。

在新勢力涌現快10年以後,毫無疑問其發展窗口正在逐步縮小。

於是,我們愈發看到了新勢力們的垮臺出清。

但在另一邊,我們還能看到像小米、華爲系和零跑的持續上量。

由此可見,市場也在給新上位者足夠的發展機會。

顯然,新勢力的生存局面並非完全到了固化階段。

這當中的優勝劣汰,還給有實力的代表們留有了機會。

今年是新勢力誕生的第10年,但這個“新”字實際亦已不再新鮮。

近來李斌對此也坦言,「十年了,不能再叫新勢力了。」

作爲參照,2003年開始造車的比亞迪,10年以後的年銷量達到了50萬輛。

有見及此,目前還留在場上的新勢力們,要追趕的距離還長着呢。

值得留意的是,如今還在牌面上、由社會化資本推動而生的新勢力車企,已經不多了。

當下排在新勢力品牌銷量前列位置的,大多已換成了由傳統車企孵化的新品牌。

如果說,過去10年新勢力成功擠壓了合資品牌的市場位置。

那麼接下來的演化,將是一場屬於中國車企之間的內戰,這也大概是新勢力最後能夠顛覆到傳統市場格局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