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的真實戰史
星際大戰雖然是個科幻片,但許多戰鬥橋段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圖/盧卡斯影業)
星際大戰第8集-最後的絕地武士正在全球熱映中,電影再次呈現了波瀾壯闊的太空戰鬥,從戰史的角度來看,許多戰鬥橋段其實是依據真正的戰爭史重新演繹而來。
這篇文章將包含劇透,如果你還沒有過電影,又不想破壞提前知識劇情,那麼就先讀到這裡就好,等看完電影后再回來。
航空主義(the aviationist)報導,「強大的邪惡團體建立了毀滅性武器,英雄飛行員只有一次機會可以摧毀它,一但他失敗將造成生靈塗炭」,這樣的情節在整個星際大戰電影系列中反覆出現,包括EP4擊毀死星、EP6擊落死星2號、EP7擊毀弒星者基地,都是這樣的橋段。不過這段劇情,也曾經發生在我們的時代。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以精密的戰前規畫與飛行員出色的表現,準確擊毀了伊拉克的奧斯拉剋核反應爐(Osirak),這座核武燃料煉製基地。
在越戰期間,F-4G戰機改造成獵殺防空雷達與防空飛彈的野鼬戰機,它翼下掛着百舌鳥飛彈、標準反輻射飛彈,都是破壞防空雷達用的。(圖/美國空軍)
在最新的星際大戰電影最後的絕地武士當中,開場的太空戰鬥是波.戴姆倫(Poe Dameron)摧毀超巨大滅星者戰艦的防空砲臺,以爲後續的轟炸機開路。這個情節令人聯想到在越戰以及伊拉克戰爭期間的「野鼬任務」(Wild Weasel),意思是壓制敵方防空任務,在歷史上,F-105、A-6B、F-4G都是著名的野鼬戰機。另外這戰鬥也會令人聯想到越戰期間的波羅操作戰役(Operation Bolo), 1967年1月2日,美國空軍羅賓.奧爾茲上校(Robin Olds)與他的F-4戰機羣,誘騙北越空軍前來攔截,然後再將前來攔截的MiG-21戰機紛紛擊落,美國聲稱打下對手7架戰機,而自己絲毫無損。
在波.戴姆倫清掉防空砲臺後,反抗軍的轟炸機接連出動,結果大多數轟炸機在飛抵轟炸點前被摧毀。當然,這段情節頗爲失真,因爲在太空是沒有重力的,以重力的方式投擲炸彈實在違反常識。不過先不論它的物理硬傷,它引用的是二戰期間,盟軍B-17轟炸機空襲柏林的橋段,當年空襲柏林作戰時,確實有許多的B-17是被自己隊友撞落,或者在下墜時也撞到其他的友機。
X戰機的座艙,有先進的多功能面板,也有許多傳統儀表按鈕。(圖/Wookieepedia)
另外談一下X戰機,在這部電影中的X戰機是新舊技術的混合,它有先進的武器射控系統和側杆控制裝置(大多數武器系統都可由操縱桿控制),但也有扳動式開關這樣的老式技術,這顯然是視覺戲劇性考量,老式開關看起來會比起F-35戰機使用的全觸控熒幕更顯得真實。
與波戴姆倫一同戰鬥的是BB-8航行/維修機器人,它就像是F-35戰機的先進航空電子設備,負責多功能數據鏈(MADL)、主動陣列雷達(AESA)、合成孔徑系統(DAS)加上飛機診斷設備。通過這幾個指揮系統,可以讓飛行員隨時瞭解戰機的健康狀況和戰術環境,不過與F-35不同的是,F-35是靠觸控面板在控制,而 X戰機上則是波戴姆倫對BB-8機器人下達請求式指令。
被戲稱爲「披薩」的無畏級滅星者,底下的兩個軌道轟炸炮可以對星球攻擊,如同二戰期間的超無畏級戰艦主炮,最主要任務就是朝陸上陣地的岸轟。(圖/盧卡斯影業)
最後我們也會對第一秩序那艘巨大的無畏滅星者戰艦感到熟悉,電影的設計總監凱文.詹金斯(Kevin Jenkins)透露,無畏艦的靈感來自二戰期間的日本大和號戰艦,它的兩門巨大軌道轟炸炮,就像是大和號戰艦的460mmy主炮。
所有偉大的小說,包括科幻小說,都有源出於現實世界的靈感,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借鑑了許多空戰戰術,戰鬥歷史,編織出驚心動魄的視覺感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