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紀霖:AI將顛覆愛情、婚姻、職業、大學排名嗎?

人工智能會實現諾獎大滿貫嗎?

今年的諾貝爾獎,最大的贏家是誰?很多人說,今年竟然是AI,人工智能是最大的贏家,爲什麼?今年的物理獎和化學獎都和人工智能有關,那麼問題來了,它會繼續拿生理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人工智能如果要再拿一個生理醫學獎,或許明年就實現了,但是它如果要再拿文學、和平獎,這個就很難說,因爲今天物理、化學、生理醫學已經大量應用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以後不僅可以幫助人類,甚至某一天它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夠獲得這些領域的大突破。直接頒獎給人工智能,這完全是可以想象的,不是腦洞大開的故事。

諾貝爾和平獎我也很期待,如果人工智能某一天通過某套算法,能夠阻止一場戰爭爆發的話,也許我也願意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人工智能,這就像春秋戰國的時候,墨子率領了一羣僱傭軍,但是墨子身爲大統帥,“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說不戰爲最高的美德,我們都知道當時墨子通過一場沙盤推演,勸阻了楚國去進攻宋國,那我希望以後的人工智能也能扮演墨子的角色。

AI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獎,說實話我是有保留的,簡單地說,今天人工智能AI實際上是一套算法,它用了大量的語料庫,然後再加上一套非常高級的算法,推演出一個比人類智慧更高的智慧,但是人工智能到目前爲止沒有肉身,爲什麼肉身很重要?因爲有了肉身,他纔有一種想象力、原創力,文學是需要這兩者的,但是今天AI在這方面的功能是被關閉的,即使打開,它能走多遠還是存疑。

英國有一個大哲學家叫Karl Popper,他說有三個世界:第一個世界是物理世界,是人的感覺對世界的感覺;第二個世界是人的直覺想象力;第三個世界是人的知識,是一個抽象的知性的世界。今天人工智能事實上只有世界三,它充分掌握了人類已有的這些知識,形成了一套算法,甚至在這部分,它以後一定會超越人類。但是它現在因爲沒有肉身,它沒有世界一,沒有對現實世界的感悟,那麼就更沒有世界二那種人的直覺、想象力,而文學需要的是什麼?文學需要想象力。所以到今天爲止,人工智能它的文學創作就是一個平庸的、規矩的一些範文,它不可能寫出像魯迅這樣一種金句,“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外一棵也是棗樹。”它也不可能像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韓江那樣,有一種悲劇感,那種對人類悲劇的悲憫。人工智能它是沒有感情的,所以我個人對它獲得文學獎是持懷疑的態度。

但是我也並不排斥,未來有它自己的一種想象力,這個想象力會不會爲自然人所理解呢?這是未知的,它的想象力也許是在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緯度,未必是我們這個緯度的人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說你願不願意把諾貝爾獎給它們,也許更好的模式是什麼?以後專門爲它們設置獎項,比如諾貝爾人工智能獎,諾貝爾自然人獎,我想這纔是一個公平的遊戲。

所以我們展望未來,諾貝爾未來的這些獎,哪些會繼續給人工智能留下巨大的空間,哪些給我們人類自己,未來的世界我們可以讓人工智能這些“硅基生物”有它們更大的創造的空間,但是有些獎還是留給我們自己。

如果AI有了情感

是繼續發展還是立刻停止?

這是現在的分歧,兩邊分別叫技術加速主義和對齊主義,在人工智能領域,這兩大風氣衝突非常厲害。去年發生的OpenAI公司的宮鬥劇,就是這兩派的宮鬥劇,它內部的這個領域,實際上互相爭吵得很厲害。今天還沒到人工智能威脅到人類的地步,但是按照它的發展,終有一天會到這一步的。

Antonio是最懂得內幕的人,他是技術加速主義,不是對齊主義,連他都說需要制定一個法規,聯合國需要成立一個就像原子能機構一樣,人工智能的一個機構,來爲未來人類的人工智能發展制定規則。可見,人工智能如果按照這樣一個步伐下去,最終有一天會達到沒辦法控制它的地步,就使得它成爲一個新物種了。

我個人是對齊主義,我覺得它要有節制地發展,也就是說,它的發展最後要服從一個目的,那就是自然人的利益,人類的利益是至上的。今天的人類已經充滿了這麼多的內耗,再出現一個外敵、外耗,那這個世界更可怕了。

人類對伴侶的情感需求

是否會被AI替代?

未來將是一個新時代,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因素,未來會出現AI的情人、AI的機器人保姆,來幫助你克服孤獨,幫助你養老的問題嗎?像我這個年齡,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們最喜歡討論什麼問題?怎麼養生,以後要不要進養老院?我就會說,現在這問題你想得太早了,等到5年以後,機器人保姆就會進入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現在馬斯克就製造出來了,據說是5萬美元就可以把它請到家裡。這個機器人保姆它有各種模式,基本的所謂護理的職能它都能完成,所以我們不要考慮未來會孤獨而死,機器人保姆會報警,並且及時地一條龍服務。

有些恐懼婚姻的,他也可以尋個AI的戀人來陪伴你,它可以陪你聊天,甚至談情說愛,這種功能它都具備。但講到這裡,我想到一部電影,好萊塢有部電影就叫《她》,講的就是一個男人厭倦了自己的妻子,然後就和一個AI情人談戀愛,最後迷戀她再也離不開她了。這看上去挺好的,但是你要知道,他還是需要有身體的需求,於是AI情人就請來了一個現實生活當中的女性來替代她,但是這個男人覺得不一樣,最後這個男人發現,這個他所迷戀的恩愛情人,同時和500個人在談戀愛,爲500個人在服務,他一下子崩潰了,爲什麼?因爲對人來說愛是什麼,最高的愛都是具有某種獨佔性的。

這個電影就告訴我們,實際上AI情人只是功能性的,它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情感性的,所以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如果你可以替代的話,你要適應一種新的模式。AI情人再怎麼樣,它畢竟不是真人,什麼道理?因爲AI到目前爲止,它是沒有情感的,即使它表現出情感也是一種模擬性的,你會感覺得出來它和真人是有區別的,而情感這個東西又和肉身相聯繫,它是沒有肉身的,或者這個肉身不是真人的肉身,這個感覺是不一樣的。

所以從這點而言,你還是要有充分思想準備,AI情人再好,畢竟沒有真實情感,也許它會在功能上幫助你,給你提供情緒價值,但是對不起,你知道真正的愛是什麼?真正的愛是痛苦,你要關心他,這纔是愛,然後甚至帶來各種痛苦,這纔是最高層次的愛,是AI沒法提供給你的,哪怕你假模假樣開一個痛苦模式,但你也知道這是裝的。所以即使如此,我們還得問問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適應不適應這個未來的AI的情人、AI的機器人保姆時代,AI情人能不能提供真實的情感,就像我們的自然人一樣?

所以從這點而言,我不是那麼樂觀,我覺得機器人就是機器人,AI就是AI。

AI技能未來會成爲必修課嗎?

現在許多大學,包括我所在的華東範大學,現在非常注重人工智能,都開設了人工智能+的課程(人工智能加上某一個學科),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運用人工智能進行研發工作。現在很多大學在這部分已經走在前面了,所以在這部分,我覺得以後中國的大學不會再按照985、211進行劃分,誰更早地用人工智能教育學生,它可能以後就會走在前沿,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

其實對每個學生也是這樣,也許你今天不在一個名校,但是你個人通過某種方式掌握了人工智能,不管你畢業以後還是求職,首先錄取的就是你,文憑只是一個敲門磚,只能用一次,但是你擁有了人工智能這樣一種技能,那你將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