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房協王韶:房地產回暖復甦信心動力源自四方面
3月以來,隨着房地產優化調整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重點城市市場回暖勢頭明顯,土地出讓、新房到訪量以及一二手成交量均比春節前明顯增加。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認爲,年內重點城市樓市可望築底,並穩步向新模式過渡發展。本輪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復甦,信心主要源自四個方面。
信心一:國家穩定市場決心堅定
從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保交樓和保民生指導思想,到2022年11月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金融十六條等,一直到2024年1月的建立融資協調機制、降準降息、降首付比等優化限制性政策,足見國家穩定市場的決心異常堅定。
房地產的平穩健康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穩定市場、化解房地產風險宜“快狠準”。國家決心堅定,不留空間餘地,政策見底之日或許便是房地產回暖復甦的最佳時機。
信心二:住房是老百姓最真切的民生需求
千百年來,有一間屬於自己、有瓦遮頭的住房始終是中國百姓最真切的民生需求。
從廣東住房結構來看,據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廣東城鎮家庭人均住房面積30.9平方米,爲全國各地區最低;城市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小於30平方米戶數佔比達59.7%,人均面積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戶佔36.6%,佔比均爲全國各地區最高;城鎮家庭戶住房來源爲租賃住房的家庭占城鎮總家庭戶比例50.4%,也是全國各地區最高,城鎮家庭住房自有率爲46.9%,說明廣東住房需求相對其他地區更爲旺盛,後續增量市場發展空間相對更大。
信心三:住房改善性需求支撐大
中國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增加高品質住房供應。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至2020年,廣東城鎮家庭戶住房樓齡在20年以上的戶數佔35.3%;城市家庭戶住房有電梯者佔比爲33.3%,城市家庭戶人均房間數0.91間,說明廣東城鎮居民住房條件與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匹配,改善需求大,換房正成爲購房市場主體。
改善性需求不能簡單以“大小、新舊、遠近或電梯房樓梯樓”論斷,還有個人資產重置、子女教育、康養休閒度假、親朋好友集聚等需求,此外還有文化教育、娛樂購物、運動交際、居家辦公、健康養老等精神性、改善性要求,住房消費全面進入品質提升新階段。
信心四:新發展模式有助良性循環
過去,房地產一路高歌猛進、順風順水,但在新舊動能轉換階段,不適應的陣痛在所難免。“先立後破”是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積極穩妥體現。“先立”新發展模式,“後破”“三高”(指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避免大起大落,在摸索中穩步向前,在發展中解決經濟、民生和房地產問題,使新舊動能轉換更爲有序安全高效,房地產和社會經濟更爲健康平穩。
在此期間,需建立“人、房、地、錢”等要素有機聯動的新機制,需引導開發企業適應新階段,樹立新思維、轉變模式、構建新格局,需建立完善“租售並舉、租售同權”的住房制度設計,讓住房真正迴歸居住和消費屬性。
房地產的新發展模式有利於行業自我良性循環,實現增長的穩定性、發展的均衡性、環境的可持續性和社會的公平性,是中國社會經濟和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圖 記者 陳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