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支出是投資!洪子仁籲「投資醫療」提升醫事人員留任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健保總額預算必須充足,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財務韌性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提高留任率。(洪子仁提供)

近日2位醫師在國際期刊《The Lancet》發表一篇評論,談到全民健保1995年實施以來,成功減少健康不平等,但也面臨健保費率偏低、健保總額不足等問題。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對此表示「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健保總額預算必須充足,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財務韌性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提高留任率。

《The Lancet》近日刊出一篇名爲〈The Taiwan health-care system: approaching a crisis point?〉的評論,由2位中國醫藥大學眼科醫師發表,內容提到,臺灣是少數幾個公民享有全民健保的國家,以低廉的保險費提供高品質的醫療保健。臺灣民衆平均每月繳交的保險費爲新臺幣1377元,確保了所有2300萬臺灣公民能夠公平地獲得醫療服務。然而,這個全民健保的傑出典範卻受到了一些日益惡化的問題困擾,包括預算問題、惡劣的工作環境,以及醫生和護士的留任率低等,多重原因導致臺灣醫療體系瀕臨危機。

洪子仁分析,該評論一開始先肯定1995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減少健康不平等的成就,但接下來馬上提出因爲健保費率偏低(目前爲5.17%),健保總額成長率低於其他OECD國家導致健保總額不足,卻因爲人口老化及新藥新科技的不斷推陳出新,造成需求與預算缺口擴大。

文中指出,在總額預算制度的框架下,造成健保點值惡化,醫療機構財務韌性不足,只能在經營管理上不斷壓低成本,反映在醫事人員身上,長工時、低工資可能降低醫療品質外,醫事人員也因爲「倦怠感」而離開醫療職場。

洪子仁引述文章最後兩段提到,解決之道除了提高健保費率外,當然就是要給醫事人員更合理的待遇、更友善的職業環境,提高醫事人員的留任率;而改善醫事人員的薪資待遇,當然還是回到了健保總額預算必須充足,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財務韌性才能改善這個現象。

文末提到「如果不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革,系統的可持續性將受到嚴重威脅 」。洪子仁表示,政府應是聽到了,而且也正着手進行改革措施,22日總統府召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會議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社會福利支出在健保財務協助方案具體提出,將原不屬健保支付的公共衞生等17項專案,共336億元,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在健保總額預算中。

洪子仁認爲,這是迴應世界衛生組織疫後建議各國應增加醫療支出,強韌公衛體系與醫療機構,「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公務預算投入健保,可增加醫療機構財務韌性,爲醫護人員提高薪資,穩定醫事人員留任,吸引年輕人願意選擇醫療保健產業科系。

另外,洪子仁也肯定政府投資60億預算執行「健康臺灣深耕計劃」,由全國各醫療機構、醫學會或醫事公會等團體,根據在地健康需求提出計劃,像是創新醫療技術發展、培育AI、重症加護、臨牀藥師人才等,透過計劃引領健康臺灣的政策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銜接長照3.0全人醫療服務,達成2030健康臺灣願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