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傳統風采再現 文化局受贈31面北管樂社繡旗

文化局29日接受花蓮公所捐贈31面珍貴繡旗,並現場展出多面旗幟,其中高達340公分點的壓帆十分醒目。(王昱凱攝)

受贈現場請來花蓮社北管樂隊演出傳統樂曲,在北管襯托下,更能體會繡旗歷史意義價值。(王昱凱攝)

花蓮福蘭社北管樂繡旗爲重要漢民文化資產,爲永續保存與維護,市公所於29日於美術館將31面珍貴旗幟捐贈予文化局,文化局將積極向文資局申辦修復計劃。現場請來花蓮社傳統北管樂隊演奏,在北管樂聲襯托下,更顯旗幟歷史痕跡。文化局長江躍辰表示,修復後將提送「一般古物」審覈,並展出讓民衆得以一飽眼福。

這批文物原先長期存放於花蓮延平郡王廟,後在已故文史工作者黃啓瑞幫助下,輾轉由公所接管。繡旗早先爲福蘭社重金繡制,出自大稻埕與臺南繡莊巧手。多用於踩街、遶境等活動中,彰顯雄厚財力

市公所29日在魏嘉賢市長帶領下,贈與文化局31面文史瑰寶,現場展出長達340公分的「敕封西秦王貢底壓帆」,高大的帆旗於出陣中相當顯眼,是標誌神明精神指標之一,更有「金蔥彩牌」、「翔龍貢底三角旗」等6件代表性文物,佐以花蓮社樂曲,既好看也好聽。

由於繡旗歷史悠久,多有受損及破裂,且劣化層度不一,文化局受贈後,將啓動修復計劃,委託臺南應用科大侯宗延修復大師搶救,將針對蟲蛀、破裂處修補。

江躍辰提到,這是花蓮首次發現如此大量刺繡文物,樣式繡工精美,極具文史價值,而繡旗加固修補後,將申請「一般古物」審議,並展出供民衆觀覽,一窺漢民傳統民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