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來客量仍難解 逢甲三大廣場租金跌待租量升

逢甲商圈內的屋臺廣場僅剩外圍有零星店家形同空城一般。/圖由業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解封,不少產業力拼復甦,但少去國際觀光客加持,商圈沒落化現象仍持續延燒,像是曾經紅級一時的臺中逢甲商圈,以往是觀光客必遊景點,如今不敵大環境變化人潮流量持續銳減,就連商圈內的三大廣場也形同空城!

逢甲商圈榮景不再,店面正值營運寒冬,觀察商圈內的三大商城臺街廣場、碧根陽光廣場、格尚廣場,空置情形極高,尤其是屋臺街廣場僅剩外圍有零星店家,形同空城一般,至於碧根陽光廣場、格尚廣場也有高達四至五成左右的空置攤位

21世紀不動產七期河南加盟店經理沈政興指出,這三大廣場均佇立在逢甲商圈正核心地段,像是位於逢甲路上的屋臺街廣場,全盛時期一格2坪小攤位租金可來到3~5萬,現在即便租金腰斬,也鮮少有店家想要進駐。

至於福星路上的格尚廣場,以及相鄰的碧根陽光廣場,也是面臨相同狀況,沈政興表示,全盛時期碧根陽光廣場的租金最高曾經來到5萬以上,且一位難求,但自從兩岸政策出現變化,陸客來臺受到限縮後,租金便開始下跌,如今又碰上新冠疫情影響,待租量也同步走升。

事實上,逢甲商圈內有不少整棟式的廣場,地主將店面劃分成小坪數出租予服飾飾品、生活用品店等,在逢甲商圈來客率最高時,小小2坪空間租金雖要價三五萬,但店家過去以集客行銷模式生存,業績往往能達到翻倍的效果,因此過去可說是一位難求,然而隨着陸客不來,又疫情衝擊,逢甲商圈生意直直落,想要恢復榮景似乎面臨挑戰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分析,大型商圈過去憑藉着大量人流衝業績,但是受到疫情影響,不僅國際觀光客變少、在地客也儘量比免密集度高的夜市型商圈,一般來說業績下降三成對攤販來說,都還是可以承受的範圍,但像是逢甲商圈這種集客度高的店家,人潮大幅度銳減對業績影響往往超過五成甚至七成,店家等於是「開一天賠一天」,只好快速斷尾求生。

黃舒衛認爲,雖然臺灣疫情趨緩防疫解封,但短時間內消費者仍排斥到人潮密集度較高的消費空間,因此後疫情時代夜市型商圈想要逆轉,似乎還有待觀察,不過隨着大型品牌進駐,逢甲商圈也可望轉型商場影城模式,搭配集中管理客戶資料、行銷內容,且在衛生品質、設施清潔度層層把關下,相較於夜市型商圈,可望發揮中長期效果。

沈政興也進一步表示,觀察臺中逢甲商圈發展,不少小店紛紛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運動品牌店進駐,甚至趁着店租來到低點時期興建品牌旗艦店,未來逢甲商圈也將走向財團化趨勢,至於有特色的小店將會散佈在租金較低的外圍地區,例如:西安街、福星北路一代。

事實上,從逢甲大學日前公佈的「2019年逢甲商圈發展調查」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壓垮逢甲商圈的最後一根稻草,逢甲商圈人潮持續退燒中,去年在陸客限縮來臺自由行後,創下12年來新低,人潮數僅剩1,056萬人次左右,而整體營業額更是慘淡,跌到僅剩73.8億元,已經遠低於2008年、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的95.6億元及87億元。

逢甲大學則指出,2013至2016年期間爲逢甲商圈消費商機的全盛時期,從92.4億元曾一度攀升至109.7億元,且維持在101億元以上,但自從2017年經濟局勢不穩,且觀光客羣出現結構變化,整體消費商機下滑至93.9億元,2018年則跌至約85億元,2019年更是跌到僅剩73.8億元,此波大環境經濟不佳的影響,及大陸客來臺旅遊政策變化的衝擊,已更甚於十年前的金融海嘯影響。

不過,中信房屋中彰投駐區經理楊幹意也指出,雖然近年來逢甲商圈面臨挑戰,目前福興路上待租店面更是高達30戶以上,但商圈轉型陣痛期過後,其具備交通優勢,包括鄰近中清交流道、中港交流道、74號快速道路,又有水湳經貿園區以及中國醫藥學院水湳校區帶來的人潮,對於多少可望彌補逢甲商圈近年來流失的來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