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民辦校,你不能讓家長“燒錢”

儘管一些民辦學校收費已經很高,但學費上漲的壓力,仍年年向家長逼來。

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高收費,已經讓許多百姓“有意見”“不滿意”了!

那些高得有些離譜的收費,標準是咋定的?測算過嗎?合理嗎?誰審批的?學校收支監管到位嗎?有沒有變相轉移利潤

這些問題,該規範規範了。

5月14日,修訂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發佈。實施條例進一步強調民辦教育的公益性,並就營造更加公平的辦學環境、保護受教育者合法權益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對遏制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高收費,將起到積極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無論何種類型的學校,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這一方針。

義務教育階段,百姓有權自主選擇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讀書,但承擔義務教育職責的任何一家學校,都要考慮讓學生“上得起”這一嚴肅問題,在收費上要親民、接地氣。

如此,方不負教育之初衷,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家住北京海淀的劉柳,因孩子不一定上得了公辦重點校,於是選了一家名氣較大的民辦校。“孩子小學對口3所公辦初中。其中,只有一所重點中學。如果派位,不能確保上重點,不如選個不錯的民辦學校。”

但是,一年10多萬的學費,也讓她這個工薪族壓力山大。爲了孩子,她只能咬牙堅持:“辦好學校需要大投入,收費高一點,可以理解。但民辦學校的學費也太高了,能不能適當降降?”

無論一線大都市還是四線小城,像劉柳這樣的家長很多,既有對優質教育的強大需求,又對民辦校高收費不堪重負。加之,個別民辦學校仍存在跨區“掐尖”招生行爲,甚至通過“獎學金”挖優秀學生,打造升學率,獲得家長追捧,甚至藉機漲價,給家長帶來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小學學費是25萬一年,以後每年可能有5000元到1萬元的漲幅。”北京順義一所開設國際課程的民辦學校招生人員向來訪家長介紹收費情況。

一流的教學設施、優良的師資、全新的教育理念……很多民辦學校的招生宣傳吸引着家長。可是,一旦把自家娃送進這樣的學校,家長就要做好“燒錢”準備。

近年來,一些民辦小學與初中收費居高不下,有的學校學費還年年上漲,讓家長們直呼“上不起”。

好民辦校,就要“燒錢”

今年43歲的單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爲戶籍等原因,她爲孩子選擇了民辦學校。《民生週刊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北京東五環外的一所民辦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

“從一年級開始,兩個孩子都是在這裡讀的,現在女兒讀高二,兒子上小學六年級。”單纓說。

她告訴記者,女兒的小學、初中學費都是17.2萬元/年。“這是前幾年的價格,學校學費每年都在上漲,小學今年已經漲到了18.3萬元/年,住校的話還要再高些。”

也就是說,從孩子小學到初中,單纓爲兩個孩子已經花了將近300萬元。當初如果選擇讀公辦學校,小學、初中爲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光學費就可以少花很多。

除了學費,每年還有校車、課外班、遊學等費用。“小學階段一年沒35萬元拿不下來,初中一年得奔着50萬花。選擇民辦學校,尤其是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就得燒錢。”單纓說。

“沒得選擇,我們是‘被動型’選手。”談起因何選擇民辦學校,家住北京朝陽的全職媽媽張靜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她是因爲戶籍問題,兒子上學被迫選擇了民辦學校。每年學費12萬元左右,除了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外,其他基本都涵蓋了。

張靜家的收入並不高:“有錢人可能無所謂,但對我們普通家庭,真是肉痛啊。要是能上公辦學校,肯定不上民辦學校,經濟負擔太重。”張靜說,“一些負擔不起的家庭,就直接讓孩子回老家讀書了。”

實際上,公辦學校進不去、民辦學校收費高,已成爲一些城市外地戶籍家庭的困擾。

“漲聲”不斷

過去,一些民辦學校利用可以跨區招生等優勢,“掐尖”招了一些優質生源,重金聘請優秀教師教學,加上嚴格的管理,換來了較好的升學率,成爲不少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一些城市推行“多校劃片”入學政策後,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劃不到滿意的公辦學校,便選擇口碑不錯的民辦學校。

近年來,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昆明等城市,都出現了民辦學校漲價潮。比如,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2021年學費就大幅上調,從前一年的5萬元漲到了8萬元。

南京有不少家長反映,近年南京民辦中小學的學費漲價幅度過高,有的學校甚至出現翻倍上漲的趨勢。面對百姓的不滿,去年,江蘇省發改委官員通過新聞媒體喊話民辦學校:不能讓辦學成本無節制地擴大,要依據辦學成本和社會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費標準。

針對民辦學校高收費和漲價問題,一些地方實行政府指導價,一些實行市場調節價

實施條例頒佈後,這一問題或將有解。

好的教育就得高價嗎

“最怕收到返校提醒。”湖南中部某縣,家長王怡發現班主任發的學生返校提醒信息中,收費金額最刺眼。

她的孩子在縣城一所民辦學校上初中,一年學費1萬元左右,住宿費和生活費另算。“開學時要交學費,還有校服費、複習資料費、班費等費用。一個學期得交好幾次錢。”

相對於大城市,縣裡的民辦學校收費標準已不算太高,但對在縣鄉生活的老百姓來說,這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王怡在縣城找了一份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她的丈夫輾轉多個建築工地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兩個孩子上學,是這個家庭最大的負擔。

爲何不去公辦初中上學?王怡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她所在鎮上的初中,完成義務教育後很少有人能考上好的高中,“上鎮初中,畢業後不少孩子只能去打工。”

王怡不希望孩子走這條路。孩子小學畢業的時候,縣裡升學率較高的初中是位於縣城的4所民辦初中,孩子考上了其中一所,她覺得再苦再累也得讓孩子上,“想要好一點的教育,就得花錢。”

但是,不少當地百姓對這個錢花得並不甘心。近年來,在湖南紅網的百姓呼聲欄目、華聲在線投訴反饋欄目,家長們對縣裡民辦學校收費質疑不斷:學費太貴了,實在負擔不起。

學費爲何高?

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費爲啥這麼高?高額收費合理嗎?

採訪中,《民生週刊》記者發現,不同地區的民辦學校收費不一樣,同一地方的民辦學校收費也不一樣。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民辦學校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應根據辦學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確定,向社會公示,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由學校自主決定。

2017年發佈的《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通過市場化改革試點,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辦學成本以及本地公辦教育保障程度、民辦學校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

實施這些收費政策的初衷是爲了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市場調節價”成爲很多民辦學校漲價的依據。

“家長是學校的衣食父母,學費是民辦學校的主要收入來源,要覆蓋學校各項支出。”湖北一位民辦學校投資人說。

多所民辦學校負責人表示,收費主要是根據學校自身辦學規模、辦學歷史、運營管理、市場物價等方面來綜合評估。其中,課程建設、師資引進花費較高。

“和公辦學校不同,民辦學校經營需要自負盈虧,教師工資福利也從學校收費中支出。”北京一所民辦學校負責人說,民辦學校爲提高升學率,贏得市場口碑,有時會不惜重金聘請優秀教師,充實師資力量,“錢從哪兒來,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

北京冠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雷思明發現,近年來,一些地方,家長選擇民辦名校趨熱,一些學校因生源多,入學競爭激烈,便以成本上升爲由,開啓學費上漲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楊娟長期研究教育經濟,她告訴《民生週刊》記者,經過測算,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一個學生的年均經費是8000元左右,一線城市會高一些,縣城會低一些。那些收取高額學費的民辦學校,實現盈利是肯定的。

比如,在香港上市的教育集團成實外教育2020年6月30日公佈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報告期內,成實外教育實現營收人民幣8.86億元,同比增長17.4%;毛利爲3.79億元,毛利率爲42.8%。

集團總收益增加主要是因爲學生入學人數及平均學費增加,集團收到學費7.63億元,同比增長10.8%,佔總收益的86.1%。其中,小學營收1.66億元,初中營收2.49億元。

按照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必須是非營利性的,學校辦學結餘不能用來分紅,必須用於繼續辦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能分紅,有些民辦學校就加大成本賬。據瞭解,有些民辦學校管理層的工資達百萬,有的甚至高達三四百萬,遠高於國內一般企業高管工資水平。還有些學校,每年都會翻修校舍、場地……楊娟發現,“最後,不管收費怎麼樣,每個學校都能把賬做平。”

規範管理,加大支持

5月14日,修訂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公佈,對於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成本覈算、財務監管等都將更加嚴格。

實施條例對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關聯交易的限制引發熱議。

雷思明告訴《民生週刊》記者,過去有很多民辦學校採取協議控制等方式,通過關聯交易把利潤轉走。比如,投資人舉辦了一所民辦學校,同時也開辦了一家公司,然後讓這所民辦學校向這家公司購買服務,服務價格由這家公司自報,最後學校支付費用。

這類服務通常包括教師招聘與培訓、宿舍管理、食堂、後勤服務等。“學校購買服務的過程缺乏監督,這樣就很容易發生變相的利潤轉移。”雷思明說。

根據實施條例,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不得與利益關聯方進行交易。民辦學校應當建立利益關聯方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以及財政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利益關聯方簽訂協議的監管,並按年度對關聯交易進行審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吳霓表示,今後民辦學校進行交易都要走公開程序,購買服務費用達到一定金額必須進行招投標。“法律已經把灰色地帶陽光化了,能堵住大部分關聯交易,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這是從根本上卡住了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轉移利潤的可能性。”雷思明說,“這樣就能真正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非營利性的目的,讓學校的辦學結餘都留在學校,用在學生身上。”

他希望,隨着教育資源均衡化,以及各地逐步規範民辦學校招生、辦學行爲,今後民辦學校的收費將逐步走向合理。

“民辦學校定價合理,肯定會讓百姓受惠。”楊娟說。她認爲,可以從兩個方面推進,一是加大監管力度,減少灰色空間。二是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支持。

具體來說,對於農村的民辦學校或者城市的打工子弟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提升他們的辦學質量,也讓他們價格更親民。對於中高端的民辦學校,要進行科學的成本估算,制定一個合理的指導價,同時加強監管。

實施條例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等相關經費標準和支持政策,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適當補助。

吳霓認爲,這意味着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會有更大的支持。比如,有些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可以申請教師經費補貼、設備更新費用補貼。而且,實施條例給了地方政府一個法律賦權,讓各地在今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時有法可依。

“對公辦學校參與舉辦、使用國有資產或者接受政府生均經費補助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會對其收費制定最高限價。”吳霓指出,“當然,沒有申請補助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價格也不能高得太離譜。”

總之,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收費,不能隨心所欲,也不能想漲就漲,要堅守教育的公益性,承擔義務教育的相應“義務”。(羅燕 王迪 張兵

(文中家長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