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術進中考,體育滿分100了…我勸你還是該幹嘛幹嘛
簡述一下內容:未來(預計到2022年)中考必考科目將增加體育和美育兩項科目,且體育和美育(音樂、美術)將與語數外三門主課平起平坐,分數逐步提高至100分。
從目前反響來看,焦慮和反對是兩大主流聲音。
這種“驚弓之鳥”的心情我們非常理解,畢竟政策出來之後,各種標題黨裡的驚歎號,足以讓人虎軀一震。
更有體育培訓機構,在政策發佈第二天就掛牌了……似乎明晃晃地衝你喊話:培訓費和培訓時間,您準備好了嗎?
你說你不花錢,行嗎?
這纔有了最近幾天各種親子教育號“碎鈔機功能又強大了”、“逼死窮人家的孩子”、“老母親集體崩潰”等一系列驚悚的解讀話術。
因爲這個改革,恰恰是對絕大多數無暇雞娃的家長有利的。
體育:此100分非彼100分
先說體育,不管滿分是100分還是60分、40分,在實際執行層面,並沒有顯著差異。只是分值上看起來,體育搖身一變成了主科地位。但在選拔性考試中的地位,比三門主科差了好幾百條街。
從目前已經執行體育中考的省份來看,基本的考覈形式是:一次性考覈+過程性考覈。
一次性考覈就是隻允許考一次的現場考試,過程性考覈是我們所說的平時課堂成績。
各地對於這兩部分的分值配比略有差異。以北京2019年中考體育考試爲例,體育中考成績共佔40分,其中一次性考覈佔30分,過程性考覈佔 10分。
一次性現場考覈內容:
男生
1000米跑
引體向上/擲實心球二選一
足排籃三選一
女生
800米跑
仰臥起坐/擲實心球二選一
足排籃三選一
一次性現場考試成績都由儀器設備測評完成。
過程性考覈內容,包括體育課成績+出勤+學習態度+國家健康測試成績。
目前國家健康測試小學包含的內容是:
小學生跳繩
坐位體前驅
中學包含的內容是:
肺活量(10%)
體重指數(15%)
50米跑(20%)
坐位體前屈(10%)
立定跳遠(10%)
引體向上/仰臥起坐(10%)
1000米跑/800米跑(20%)
這些都是最基礎的體育項目要求,只要不屬於免考人羣,是從小努努力就能踮起腳尖至少夠到達標線的項目。
附圖:國家健康測試小學標準(北京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語數外的選拔性評分,體育分數有區間劃分,分數在某個區間內就是達標的,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想要完全不達標也是很難的……
因爲國家指標是根據全國同齡學生的綜合情況來制定,最大程度公平對待大多數也兼顧少數,更照顧到特殊羣體。對於特殊羣體有免試、緩考和針對特殊情況的特殊規定,並不是一刀切的考覈。
下面幾張圖都是針對“特殊情況”的“特殊規定”↓
簡單來說,不是你跑的越快,分數越高,而是隻要跑進某個指標內,大家都是一樣的分值。
以北京市爲例,我們看下2019年北京初中畢業升學體育現場考試成績標準:
這裡敲黑板:體育是水平性測試,不是選拔性考試,這個定位在相當長一個時期都不會輕易調整。
雖然個人體質、身體素質有差異,但是排除最優和有特殊情況的學生,普通人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可以夠到達標線。
至於這份文件中“體育100分”的改動,重點強調的是體育教育的過程,即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填補體育教育的漏洞,而不是用體育來承擔選拔的職能。
比如在《意見》第4點中指出:
“鼓勵基礎教育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
以及在《意見》第7點中提到的:
“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
“教會學生科學鍛鍊和健康知識和基本的運動技能”
說到底,是要通過這種強制性的方式,推動學校落實在體育教育方面的主體責任。
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動、不想動,在家不鍛鍊,說了也不聽,有學校硬性規定幫助孩子積極地運動,有什麼不妥嗎?
作爲一個喜歡偷點兒小懶的家長,我對這種改革表示熱烈歡迎。
再次強調,不是萬事都要報班。體育的成績提高,更多的是付出就有回報。因爲不是競技體育的比賽,並不需要多高的領悟力,靈性和身體條件等等。
義務教育階段的體測,完全是通過練習可以提高的。
關於美育教學和評分規則的細則還未出臺,但是根據體育考覈的相關規定來推測,還是那個套路:大家一視同仁都要考,標準和體育一樣,是達標,不是選拔;是普及,不是淘汰。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關於“美育納入中考計分”這部分的講話中提到:
“目前全國已經有4個省開展美育中考計分,同時還有6個省、12個地市已經開始了中考美育的計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雲南省從今年開始要增加到40分。”
南京在2007年就開始實施美育測評並納入中考。以南京爲例,藝術綜合測評將分爲過程性和終結性兩個評價,和體育計分規則基本保持一致。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到2020年逐步取消特長生。目前,2018屆北京小升初已經取消了特長生,預計2021年中考正式取消特長生。
全國各地也都在逐步取消體育藝術科技等中考加分項。也就是說,美育將成爲基礎科目,而非加分項和加分科目。
很多家長都被 “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類似標題給嚇到了,而實質上,這份文件並不是網絡熱議的那樣簡單粗暴:
1、美育學科不等於音樂
在《意見》中的第五點,明確指出: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到初中),學校的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爲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遊戲活動。”
第一,“學校的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爲主體“,這意味着學校會逐步開設藝術課程,並非網傳的學校不管,扔給家長,讓孩子去校外報興趣班;
第二, 課程範圍廣,從藝術、美術、戲劇、戲曲到影視,甚至包含了傳統文化項目書法,也並非網傳的要考樂器,要求學生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當然,我們需要耐心等待細則出臺。
2、納入中考不等於特長精通
藝術家吳冠中曾說:”如今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卻很多。他們不是不懂藝術,而是在虐殺藝術”。木心也曾在談到美學時表示:“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消除美盲,着重強調掌握基礎的知識和審美,提高文化理解和審美感知,並不是要求人人都成爲藝術家。同理,義務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文盲,並不要求人人都是科學家和大文豪。
在《意見》中的第9點,明確指出,美育教學改革的教學發展模式是:
所以,國家是在盡力填補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美育教育的漏洞。從學校教育出發,幫助孩子完成和建立良好的美育觀,再根據學校和學生的自身條件和情況培養藝術專項特長。
雖然逐步取消了藝術類加分項,但是依然爲有天賦的孩子預留了高考特長生的途徑;
普通孩子在校接受基礎美育知識教育,這反而爲偏遠山區的孩子提供了基礎美育的必要條件,人人普及美育;
而有天賦、有條件有能力的孩子在藝術美育方面繼續深造,走職業路線。
面對改革,你該怎麼辦?
雖然我們一開頭就提出了應對辦法:該幹嘛幹嘛。但絕大多數家長肯定是坐不住的……面對變革,“我總想幹點兒啥”的心態,人人都會有。
那我們索性再給一個對策:緊跟課內,課外自選。
以北京爲例,大部分中小學校設有社團,涵蓋科學、文藝和體育等,部分小學還有自己的特色體育項目。
完全可以積極利用學校的資源,督促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鼓勵孩子拿出對待三門主課的態度認真對待體育鍛煉;當然,如果本來孩子就喜歡球類,從小練一項,自然在中考的時候會省點兒心。
美育的選擇範圍更爲廣泛,除了積極參加學校課程之外,現在哪個孩子不是一兩個興趣班傍身,而這其中總有一項與美育相關。
總有老母親抱怨,錢砸了那麼多,都不知道孩子學了些什麼。現在不是機會來了嗎?由學校幫忙檢驗課外班的學習效果。
再退一步,就算孩子沒有藝術類課外班,對藝術毫無興趣也一竅不通,那麼也不必爲了參加學校的基礎美育考試而去硬逼一個毫無興趣的孩子苦練舞蹈x級、樂器x級。學校的基礎美育課程剛好彌補了他的弱項,還不用額外砸錢培養,一舉多得何樂不爲?
重要的事情說第三遍,該幹嘛幹嘛。
家長該雞語數外的,請繼續雞;
正在上音美興趣班的孩子,請繼續上;
熱愛體育的孩子,請繼續以興趣爲導向,玩你喜歡玩的即可;
平時太宅的孩子,加強鍛鍊,跟住學校,沒必要急匆匆的搶跑。
如果你已經看到這裡了,焦慮感是否已經被打消一半了?如果是的話,請把此文轉發給其他爸媽,讓大家都淡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