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轉行!李柔萱一人兼多職 處女作《上海尋親記》入圍大賽

上海石庫門建築是《上海尋親記》主要的場景之一。(圖/李柔萱提供)

實習記者孫若蜜/採訪報導

第二屆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入圍結果公佈,50個佳作從今年2119部報名作品脫穎而出。其中,臺灣女生柔萱勇敢轉行後的獨立處女作《上海尋親記》也入圍,拍攝過程她一人身兼導演、編劇攝影演員多職,希望透過作品表達自己,並鼓勵更多想轉行卻但在猶豫的人。

李柔萱告訴《ETtoday新聞雲》,剛剛轉行的她資源很有限,「除了朋友贊助的Sony alpha 7相機、就是願意陪我跑一趟上海拍攝的媽媽,編劇、導演、攝影、剪輯都是我一個人包辦,演員也只有我跟媽媽2個在跨越好幾次資源匱乏帶來的挫敗和擔憂後,總算完成了這個作品」,呈現出這個跨越時空的故事。

▼前往上海前只能從網路勘景,她到了當地又實際走訪了好幾個石庫門建築聚落,如新天地張園等,儘可能地蒐集拍攝素材。(圖/李柔萱提供)

李柔萱還透露,爲了實踐影視創作夢想,她去年11月轉行從一般白領族,還先到倫敦電影學院上了1個月的電影課,才進入影視製作產業,從製片助理做起,「充滿未知,不知道是不是會成功,家人也都會擔心,但幸好媽媽很支持我」,李柔萱的媽媽不瞭解攝影,整個構思也都是李柔萱獨自完成,但媽媽以行動支持女兒,做專屬演員,「陪我到上海拍攝這個作品,我很感謝。」

《上海尋親記》呈現了主角在成長過程中,透過母親,感受到上一代,跨越兩岸與生死的愛情,從而激起個人對身世的好奇、以及對素未謀面的父親的感情。

▼媽媽任重要的演員,除了練習培養表演情緒,也要配合李柔萱運鏡想法進行拍攝。(圖/李柔萱提供)

但李柔萱本身其實「真沒有跟大陸有一些近代親緣」,爲拍攝這部作品,她纔開啓了首次的上海行,「沒有事前場勘的機會,只能在網路上查找地圖街景,在每一個當下進行畫面捕捉、創作、甚至臨時調整劇本。」

李柔萱在上海的時間只有3天,她說,「要拍很多流動鏡頭,這3天就是不斷地一直走」,疲憊之中卻也充滿驚喜。

▼這部作品有很多流動式鏡頭,用來營造主角在茫茫人海間尋找的辛苦、 也傳達其不斷前進的堅定態度。(圖/李柔萱提供)

「我們對上海的印象一般就是很繁華、很現代化的一面」,但李柔萱在選擇了石庫門、千年古鎮朱家角)等,與上海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的代表性場景,作爲女主角尋親的線索及畫面場景,這讓喜歡歷史的她「看到了上海古色古香,感受到上海充滿宋明清歷史文化和現代國際感的魅力。」

另外,她也將上海與自己居住的臺北進行對比,她發現「上海、臺北都在邁向國際化城市發展,分別有上海之巔、101大樓等現代化標誌建築」,但它們同時也都想好好保存城市中的傳統歷史韻味,「在這兩個極端發展,臺北、上海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鑑的。」

▼朱家角古鎮,是另一個讓觀衆看到上海文化底蘊的場景。(圖/李柔萱提供)

這次入圍後,李柔萱獲得了赴上海蔘加「電影大師交流營」的機會,有可能獲得將作品製作成爲電影長片的支持,另外,也可能進入電影劇組,成爲簽約的長期合作導演,與兩岸資深電影人共同合作,參與大型華語電影的製作。

李柔萱認爲,「在這一行作品很重要,每個人的作品其實都透過情緒度、劇情來呈現自己的個性審美、偏好」,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的方式。《上海尋親記》中「深沉的、跨越生死的情誼」就呈現了她自己內斂的個性。

▼這個畫面是李柔萱最喜歡的。當時經過人民廣場,陽光正美、樹上白鴿不斷飛下,像是六月雪,又像是五月桐,她當下便決定在這個地方拍攝重要的情緒特寫。(圖/李柔萱提供)

她將這次的入圍視爲轉行至今得到的最大肯定,「最開心的就是能讓擔心我的家人們安定,讓他們相信我真的能創作出些被認可的作品。」

另外,她還想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多多嘗試自己的夢想,「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是本科系出身,安於自己原本的生活,但其實可以利用一些業餘時間多去接觸、嘗試,希望想轉行但在猶豫的人也可以在思考思考。」

一位前輩曾告訴過李柔萱,「在這個圈子一開始要蹲的很低,要能屈能伸」,這成爲她最有感觸的話,也是支持她一路前行的動力。《上海尋親記》的被肯定就讓一路相信這個信念的她有了更加堅定的勇氣,「接下來會繼續走下去。」

▼《上海尋親記》全片

★圖片爲受訪者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