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和聲音中與臺灣人相遇

2018年3月29日,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蔣勳美學.創作教育」聯展,蔣勳(左2)與30年前的學生,觀看彼此作品。(黃國峰攝)

帶我走遍萬水千山──三毛

三毛算是我最早接觸的臺灣人。小學三年級時家裡的電視壞了,那陣子的晚上百無聊賴,於是就開始翻家裡的書。機緣湊巧,讓我看到了一本三毛的作品集,從此就放不下了。直至今日我還記得我看的第一個故事標題叫做「中國飯店」,講述的是她和新婚丈夫荷西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家裡吃中國菜的趣事

比如她逗荷西,將粉絲說成是臺灣春天的第一場凍雨紫菜包飯的紫菜說成是反面的影印紙,切碎的豬肉乾說作是治嗓子中藥,結果引來荷西同事紛紛假裝咳嗽索「藥」吃,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童年的陪伴

那個年代我們這的物質和視野比較貧乏,想像力卻可以不受限制。三毛的文字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童年的夜晚,我和她一塊驅車在沙漠的夜色中,聽風中駱駝的哭泣,體驗着沙漠觀浴被追趕的緊張刺激,同做着素人漁夫美夢。現在的我也喜歡待在異鄉體會自由自在的感覺,真的很難說沒有受到她的影響

領我看天地有大美──蔣勳。

我和蔣勳老師是因《紅樓夢》而結緣的。小的時候稍有涉獵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雖然老是說「四大名著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紅樓夢」,但其實我沒太讀懂,也說不清楚喜歡的原因。直到聽了蔣老師的講座音頻,他以青春王國的視角來講述大觀園裡的故事,方豁然開朗,真正喜歡上紅樓故事。

蔣老師於我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他藉着紅樓夢的平臺給我開了兩扇美的窗,一扇是關於物,一扇是關乎人。物之方面,我得以再次接觸楹聯詩詞體會文字音律之美,探究園林建築靜態之美,瓷器傢俱等工藝之美;人之方面,得以跳脫出賈林薛的愛情主線,去欣賞每一個生命的綻放,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更多面的人生層次。

陪我聽音樂的感動──劉崌渭

劉崌渭教授是我的古典音樂啓蒙老師嘉天老師強烈推薦的,他也是劉老師的粉絲。劉老師與古典音樂相伴相知一甲子,一生都致力於古典音樂的普及推廣工作,並在大陸的許多高校做過多次導聆講座。劉老師的影響是讓我徹底愛上了古典音樂,並讓音樂成爲了我主要的愛好。

不同於一般的古典音樂講解者,他們講的大多是音樂的背景和作曲家的故事,但並沒有深入到作品本身的細節,對愛樂者來說遠遠不夠。而劉老師則是對照着音樂總譜,一句一句的帶你步入音樂的世界,切身感受音律的魅力

愛上古典音樂

在介紹莫扎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的某一樂段時,他的描述是這樣的:你信步而來,輕輕地走到我的面前;什麼也不說,又信步而去。恰如其分,引人遐想。在劉老師的帶領下,聽貝多芬是如何一步步突破黑暗走向光明,看莫扎特是怎樣一句句譜下最後的安魂曲,體會肖邦手中的溫柔,窺探老柴內心的童真。音樂作爲記憶載體,每當樂聲響起,點滴經歷就會涌上心頭。

帶着音樂上路,走遍萬水千山,去看天地有大美。雖未相識,但我們卻在文字和聲音中相遇,感謝有你們。